[实用新型]新型炼钢转炉烟罩加料溜槽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6288.2 | 申请日: | 2008-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佑明;李风喜;谭青;严爱军;钱志国;黄伟;徐飞;黄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20 | 分类号: | C21B7/2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姣姣 |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炼钢 转炉 加料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转炉的余热回收设备,确切讲属于炼钢转炉烟罩粗粉加料溜槽。
背景技术
加料溜槽作为易损件插入加料口内,主要用于炼钢过程中添加合金及防溅剂,故加料溜槽使用工作环境较其他型式恶劣,要求耐磨面能承受高温高粗颗粒磨粒磨损,其额定工作压力0.5MPa,介质饱和温度192℃,采用强制水循环冷却。目前使用情况,加料溜槽,主要添加萤石、焦碳、溅渣粉、氧化镁粉等均为细颗粒状为细粉加料溜槽,主要添加普通石灰、清烧石灰、硅铁、球团(主要为氧化铁)等均为粗颗粒状为粗粉加料溜槽。由于细粉加料溜槽与粗粉加料溜槽所加物料颗粒及硬度不同,导致寿命差别较大,细粉加料溜槽使用周期一般12~15个月,而粗粉加料溜槽一般为2~4月,粗粉加料溜槽使用周期较短而影响炼钢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粗粉加料溜槽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周期与细粉加料溜槽相当的新型结构炼钢转炉烟罩粗粉加料溜槽。
技术措施:
新型炼钢转炉烟罩加料溜槽,由进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联箱、进水连接管、热交换管、出水连接管、出水联箱、与出水联箱连接的出水管、热交换管内侧外表面上的过渡焊层、堆焊层、法兰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以热交换管围成的方形的横向中心线为准,在其下半部分热交换管内侧外表面上的堆焊层上连接均匀分布的耐磨棒;在其上半部分热交换管内侧外表面上连接防护板。
其在于:防护板为半包且与热交换管的所包处的形状相配合。
其在于:每相邻的耐磨棒之间的间隙至少为12毫米。
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从以前的2~4个月提高到12~15个月,提高近三倍,并且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易实施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炼钢转炉烟罩加料溜槽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节点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节点B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新型炼钢转炉烟罩加料溜槽:法兰(10)安装在由热交换管(4)所围成的方形外围,进水管(1)与进水联箱(2)连接,在进水联箱(2)上连接热交换管(4)的进口端,热交换管(4)的出口端与出水连接管(5)连接`,出水连接管(5)与出水联箱(6)连接,出水联箱(6)与出水管(7);以热交换管(3)所围成的方形的横向中心线为准,在其下半部分热交换管(3)内侧外表面的过渡焊层(8)之上的堆焊层(9)上每隔20毫米采用焊接方式连接φ6.5毫米的金属耐磨棒(11);在其上半部分热交换管(3)内侧外表面上连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半圆形金属防护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6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WEB的灯光控制系统
- 下一篇:无线、独立电梯呼叫请求输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