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自通式水性涂料喷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3713.2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伟 |
主分类号: | B05B3/04 | 分类号: | B05B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通式 水性 涂料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头,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自通式水性涂料喷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水性涂料喷头,经常会出现喷嘴被堵塞的现象。专利号为200720110847.0的“一种水性涂料喷涂喷头”力图通过在喷嘴内设置通孔来保证流体的均匀性以达到防止喷嘴堵塞的目的,但由于水性涂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稠度,且在空气中会逐渐变稠、变硬,而喷嘴的喷孔又裸露于空气中,因此少量遇空气后变稠、变硬的涂料会在喷嘴的喷孔处逐渐积聚并最终将喷嘴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喷嘴被堵塞的旋转自通式水性涂料喷头。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旋转自通式水性涂料喷头由通针、喷嘴、半球空腔、喷头体、垫圈、加强筋、旋流轮、旋流通道、密封环、密封碗、喷座和出口构成。其中通针与旋流轮为同轴心的圆柱形,且两者为一整体。喷头体为圆筒状,旋流轮处于喷头体内部的下半部空间内,与喷头体成动配合关系,喷座为筒状体,喷座上端位于喷头体下端内,与喷头体以螺纹连接。喷座中部有一与之为整体的环形的密封碗,材料为橡胶的密封环粘于密封碗中。喷头的顶部有半球空腔和V字槽形的喷嘴以及圆形出口,通针表面有螺纹,通针处于出口中,并且与出口的边沿有间隙。喷头体内部的上半部的内直径小于下半部的内直径,上、下半部之间的台阶上粘有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的垫圈。通针与旋流轮结合处有与通针、旋流轮为一体的成120°分布的加强筋。旋流轮中有多个旋流通道,旋流通道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位于旋流轮的顶面和底面。每个旋流通道均与旋流轮的轴心等距离且均匀分布在旋流轮的圆周,每个旋流通道中心线与旋流轮底部平面成相同角度的锐角。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1.当水性涂料流过旋流轮中的旋流通道时,在涂料液的冲力作用下,旋流轮会发生旋转并带动通针旋转,通针上的螺纹不断将出口处变稠、变硬的涂料除去,使出口始终保持畅通。
2.同时由于旋流轮的多个旋流通道的导向作用,使喷头体内的液体处于旋转状态,保证了流体的均匀性,确保了喷涂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转自通式水性涂料喷头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旋流轮、通针及加强筋的俯视图。
图中:1.通针 2.喷嘴 3.半球空腔 4.喷头体 5.垫圈 6.加强筋 7.旋流轮 8旋流通道 9.密封环 10.密封碗 11.喷座 1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旋转自通式水性涂料喷头由通针1、喷嘴2、半球空腔3、喷头体4、垫圈5、加强筋6、旋流轮7、旋流通道8、密封环9、密封碗10、喷座11和出口12构成。其中通针1与旋流轮7为同轴心的圆柱形,且两者为一整体。喷头体4为圆筒状,旋流轮7处于喷头体4内部的下半部空间内,与喷头体4成动配合关系,喷座11为筒状体,喷座11上端位于喷头体4下端内,与喷头体4以螺纹连接。喷座11中部有一与之为整体的环形的密封碗10,材料为橡胶的密封环9粘于密封碗10中。喷头的顶部有半球空腔3和V字槽形的喷嘴2以及圆形出口12,通针1表面有螺纹,通针1处于出口12中,并且与出口12的边沿有间隙。喷头体4内部的上半部的内直径小于下半部的内直径,上、下半部之间的台阶上粘有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的垫圈5。通针1与旋流轮7结合处有与通针1、旋流轮7为一体的成120°分布的加强筋6。旋流轮7中有多个旋流通道8,旋流通道8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位于旋流轮7的顶面和底面。每个旋流通道8均与旋流轮7的轴心等距离且均匀分布在旋流轮7的圆周,每个旋流通道8中心线与旋流轮7底部平面成相同角度的锐角。当水性涂料流过旋流轮7中的旋流通道8时,在涂料液的冲力作用下,旋流轮7会发生旋转并带动通针1旋转,通针1上的螺纹不断将出口12处变稠、变硬的涂料除去,使出口12始终保持畅通。旋流轮7的多个旋流通道8的导向使喷头体4内的液体处于旋转状态,保证了流体的均匀性,因而确保了喷涂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伟,未经梁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3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传输网络和方法
- 下一篇:互连、互连形成方法、薄膜晶体管及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