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防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3107.0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波;阳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内江市三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荣 |
地址: | 64300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水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防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其结构如图1所示,水冷壁管5的下部向内弯折,其内侧设有由耐磨浇注料构成的卫燃带6,卫燃带6的顶部为台阶面,造成炉膛截面的突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炉膛内携带的返料灰量比较大,一般在1-5kg/m3,随着烟气的上升,返料炉灰不断地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沿炉膛四周水冷壁向下运动,另一部分沿炉膛中心部分向上运动,在炉膛下部卫燃带6与水冷壁的过渡区域,造成炉膛截面的突变,而使含有大量灰料的上升烟气在该过渡区域内形成涡流,而造成水冷壁管5的磨损,同时,在炉膛四周的水冷壁管5,存在自上而下的高含灰幕流及贴水冷壁下降灰流,通过过渡区截面突变处时形成大量反射灰,在上升涡流和反射灰的共同作用下,反复冲刷过渡区处的水冷壁管5,进一步加剧过渡区水冷壁管5的磨损;此处水冷壁管的磨损直接影响到锅炉的满负荷长时间运行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善该区域内水冷壁管的磨损情况,普遍采用在易磨损的过渡区水冷壁管位置增设防磨喷涂层、加装凸台以促进炉灰沉积等措施,但效果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防磨结构,它既能减小过渡区水冷壁管的磨损,保证锅炉满负荷长时间的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防磨结构,包括水冷壁管、设置于炉膛四周下部的卫燃带,其特征在于卫燃带的上端与上方的水冷壁管切向平滑过渡,形成避让结构,避免过渡区炉膛截面的突变,防止上升烟气在该过渡区域内形成涡流,避免过渡区处的水冷壁管被反复冲刷,减小过了渡区水冷壁管的磨损,保证锅炉满负荷长时间的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壁管的下部为上段向外下段向内的弯折管,所述卫燃带的上端位于水冷壁管上端弯折处的下方;水冷壁管的下部上段向外弯折,便于卫燃带的上端与上方的水冷壁管切向平滑过渡,避免卫燃带设置过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减小过渡区水冷壁管的磨损,保证锅炉满负荷长时间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由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防磨结构,包括水冷壁管1、设置于炉膛四周下部的卫燃带2,卫燃带2的上端与上方的水冷壁管1切向平滑过渡,形成避让结构,避免过渡区炉膛截面的突变,防止上升烟气在该过渡区域内形成涡流,避免过渡区处的水冷壁管1被反复冲刷,减小过了渡区水冷壁管1的磨损,保证锅炉满负荷长时间的运行。
实施例二
由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防磨结构,包括水冷壁管3、设置于炉膛四周下部的卫燃带4,所述水冷壁管3的下部为上段向外下段向内的弯折管,所述卫燃带4的上端位于水冷壁管3上端弯折处的下方,卫燃带4的上端与上方的水冷壁管3切向平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3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存储罐
- 下一篇:一种符合人体颈部生理曲线并带突起的保健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