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袋式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2736.1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3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华;王海燕;杨帮翠;毛晓清;雷玲;李丽;邓雪丽;王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兴华;王海燕;杨帮翠;毛晓清;雷玲;李丽;邓雪丽;王爱华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祥述 |
地址: | 6370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袋式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双袋式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袋式输液器自上而下依次由一个分装袋、上段输液管、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静脉穿刺针及输液管上设有的调节器组成,这种结构的输液器不能适应临床间断给药方案、临时增加用药的需要。如每8小时用抗生素、每6小时用甘露醇,或病人病情变化时需临时用其它药物时,不得不将分装袋内的液体挤回输液瓶或更换输液器或另建输液通道,既浪费时间,又不经济,也容易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省时、经济、能适应临床间断给药或临时增加用药需要的双袋式输液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分装袋,上段输液管,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静脉穿刺针及上、下输液管上设有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输液管为Y形软管,其下端与滴管相连,其两臂软管分别与两个分装袋相连,分装袋上设有与输液瓶或袋相接的软管插头。
必要时在Y形软管任一臂上设有夹子。
必要时在分装袋上设有带盖的加药管口。
使用时将一侧分装袋上的软管插头与输液瓶或袋插接好,如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可先将生理盐水接在另一分装袋插头上,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且该生理盐水可留作下一次如输注和上一瓶液体有配伍禁忌时冲管用。若两组药物间有配伍禁忌,需用生理盐水冲管时,可将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放入一个分装袋,关掉该分装袋上面的调节器,打开该分装袋下的调节器,同时将另一分装袋下的调节器关好,当第一个分装袋内液体输完可将另一分装袋下调节器打开;当静脉推药时,可将药液直接打入一个分装袋,关掉另一分装袋下面的调节器,让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如临时需输注每8小时、每4小时等抗生素或高渗性脱水剂时,可将未输完一侧分装袋下的调节器关闭,将另一分装袋上的插头插入临时需输注的液体内。
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以下优点:
1、能根据治疗或病情需要,及时输入所需数种药物,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2、能适应输液过程中间断给药,可既保证用药时间的准确性,又节约病人开支,因间断给药基本上是小剂量,如医嘱甘露醇为125ml,每4h(规格250ml/瓶),则可将125ml甘露醇放进分装袋,剩余125ml4小时后再用。
3、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可先将生理盐水接在另一分装袋插头上,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且该生理盐水可留作下一次如输注和上一瓶液体有配伍禁忌时冲管用。
4、可避免重复穿插输液瓶塞致插头孔较大,导致药液外溢,或致输液器针头自输液瓶内滑落。
5、可避免更换输液器、减少消毒程序,从而减少棉签、消毒剂、输液器的用量,减少医疗成本。
6、可避免反复将袋内液体挤入瓶内或另建静脉通道;两组药物间有配伍禁忌,需用生理盐水冲管时,可将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放入一个分装袋,打开该分装袋下的调节器,同时将另一分装袋下的调节器关好,当第一个分装袋内液体输完再将另一分装袋下的调节器打开;当静脉推药时,可将药液直接打入一个分装袋,关掉另一分装袋下面的调节器,让药液直接滴入静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7、避免液体瓶塞反复穿插使用,减少微粒污染;使用该输液器可在两组液体之间输入生理盐水,避免两组药液间配伍禁忌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分装袋6、上段输液管3、莫菲氏滴管2、下段输液管1、静脉穿刺针及上、下输液管上设有的调节器5,其特征在于:上输液管为Y形软管,其下端与滴管相连,其两臂分别与两个分装袋相连,分装袋上设有与输液瓶或袋相连的软管插头8,为便于输液器关闭,必要时在Y形软管任一或两臂上设有夹子4,本实施例选用在与分装相连的Y形软管一侧臂上设有塑料夹子,考虑到给药方便,本实施例在分装袋上设有带盖的加药管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兴华;王海燕;杨帮翠;毛晓清;雷玲;李丽;邓雪丽;王爱华,未经杨兴华;王海燕;杨帮翠;毛晓清;雷玲;李丽;邓雪丽;王爱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夹层的节能锅
- 下一篇:纸浆模塑复合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