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多层矩阵插针式模块中央配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1920.4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5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洪全;蒋远东;刘培勋;敖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洪全 |
主分类号: | H02B1/015 | 分类号: | H02B1/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矩阵 插针式 模块 中央 配电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汽车电器系统中,提供供电及回路连接作用的中央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电路从分电器到火花塞的高压电的配线,或者在照明、信号、控制、报警、充电、刮水器的用电装置的低压配线,到汽车变速控制、安全功能、乘员舒适系统,如暖风空调、车内以及外界的通讯如车载电话等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都将要求设计方面的系统化、模块化,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使线路配置既安全可靠,还要有良好的装配性。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导线连接式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和线路板式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电路系统化、模块化的要求。因为现有技术车用中央配电装置,通常采用经熔断器、继电器、断路器、二极管和输出端子功能部件电线束功能各自独立的分立结构组成配电模块。其中,由连接导线、插接片A、插接片B、上壳、底盖板、自攻螺钉、插接器、继电器、熔断丝、可恢复熔断器、电阻、二极管、插接器A、插接器B、塑料胶带构成的导线连接式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在连接导线的两端铆接插接片,将连接导线上的插接片插入上壳相应的位置。插接片插入对应的插接器,用塑料胶带包扎连接导线,最后在面板上相应的位置插上继电器、熔断丝、可恢复熔断器、电阻、二极管等功能部件。这种导线连接式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大量地压铆连接端子,内部连接导线凌乱而且占用空间大。
而由插座、插片、线路板、塑料隔板、铆钉、上壳、底盖板、电阻、继电器、二极管、熔断丝、可恢复熔断器构成的线路板式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是用插座和插片,通过电烙铁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两个线路板相应的位置,将塑料隔板放置在两个线路板的中间,用铆钉将电路板铆接在相应的位置。线路板放置在上壳和底盖板组成的盒体内。使用时在相应的位置插上电阻、继电器、二极管、熔断丝、可恢复熔断器功能部件。这种线路板式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线路板敷铜片厚度只能做到0.04,线路板和敷铜片厚度限制了中央配电装置盒体体积的缩小和电流的承载能力,而且附加功能的扩展,容易导致体积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导线连接、不用焊接、电流承载能力强,装配性好,既安全可靠,又可模块化的汽车电器中央配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多层矩阵插针式模块中央配电装置,包括,设置在盒体绝缘板凹槽上,连接电器设备配电电路的多路熔断保险、车用继电器、插接件的各种功能部件,以及各功能电线束插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盒体上壳、下壳之间,至少设置有二层或多层,由多个带孔金属件经矩阵排列后塑封而成的矩阵板,矩阵板上连接有导通矩阵板层与层之间功能孔和插接所述功能部件的插针。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盒体中内置二层以上插针连接的多层矩阵板,以塑封后的矩阵板作为内部布线模块,经系统化、模块化的线路配置,通过改变传统电线束单纯的供电及回路连接作用,将一些功能部件直接体现在中央配电电路中,实现缩小体积,减少质量,强化防护,形成汽车动力、信号分配系统,从而改变传统电线束功能各自独立的分立结构,成为集多个分系统功能灵活组合的模块化结构,比现有技术线连接式中央配电装置和线路板式中央配电装置有更好的空间利用率、导电性能和良好的装配性。实现了缩小体积,减少质量,接线简洁,维护方便,集多个分系统功能的灵活组合。在变更电气系统完成特定的中央配电装置时,不需要增加新的模具设计和加工。可快速适应原理的变化来调整配线工艺的设计,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放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仰视图。
图5是图2的全剖视图。
为了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现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范围之中。所有这些构思应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洪全,未经何洪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