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豆清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1886.0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欣悦;梁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欣悦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石豆分离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将混在大豆中的石豆分离出来的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石豆,是指经24小时的常规浸泡仍保持原干豆形态的大豆。在大豆加工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大豆中总会混杂一些石豆,这些石豆的含量从2%到8%不等。由于石豆与发胀的大豆的物理特性的巨大差别,所以在豆浆、豆腐类食品加工中,这些石豆在完全未产浆的情况下就被分离在豆粕中,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若为了这少数的石豆,将浸泡时间加倍,虽能解决石豆的问题,但却造成正常大豆变质。所以大豆食品加工厂在购买大豆时,大豆中石豆的含量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而这种石豆含量的鉴定,须通过20小时左右的浸泡才能出结果,所以实际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豆清除器,使混杂在大豆中的石豆能被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清除器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置圆台形容器,清除器的纵向中心线与侧壁的夹角为25~30度,清除器的底为双层贴合结构,下底板与侧壁为一整体,一根长度大于清除器高度的、直径1~2cm的、上端有转动手柄的金属杆,下端贯穿两底板并与上底板结为一整体,上、下底板开有沿径向分布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自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的、直径7mm的孔眼,两层底板的孔眼既能彼此完全贯通,又能通过金属杆的转动而彼此完全闭合,下底板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石豆收集器,石豆收集器为一容积是清除器容积1/10的圆柱形容器,它的上口与下底板结合为整体,在石豆收集器的底部开有一孔,孔中连接阀门和出水管,在出水管的管端连接孔径小于4mm的过滤器,清除器下部有彼此互成120度夹角的三足,清除器两层底板的孔眼的开、关由金属杆上端手柄控制,混凝土振动器的头部抵在清除器外侧壁。
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石豆其实是大豆中一个特有的品种,通过本方案能轻易地将其从正常的大豆中分离出来,以避免石豆直接沦为豆粕。
2、本方案的清除器利用了浸泡后的石豆比正常大豆的体积小和比重比正常大豆大的特点,再加上混凝土振动器的振动,使石豆能顺利穿越正常大豆和底板的孔眼进入石豆收集器。
3、本法收集的石豆由于品种和物性上的统一性,并不影响其使用价值,若要将其用于豆浆类食品加工,只须将浸泡时间加倍即能收到与正常大豆相同的加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石豆清除器的结构图。
图中,1清除器侧壁;2上底板;3下底板;4滤网;5足;6出水管;7石豆收集器;8金属杆;9混凝土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清除器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置圆台形容器,清除器的纵向中心线与侧壁的夹角为25度,清除器的底为双层贴合结构,下底板3与侧壁为一整体,一根长度大于清除器高度的、直径1cm的、上端有转动手柄的金属杆8,下端贯穿两底板并与上底板2结为一整体,上、下底板2)3开有沿径向分布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自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的、直径7mm的孔眼,两层底板的孔眼既能彼此完全贯通,又能通过金属杆8的转动而彼此完全闭合,下底板3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石豆收集器7,石豆收集器7为一容积是清除器容积1/10的圆柱形容器,它的上口与下底板3结合为整体,在石豆收集器7的底部开有一孔,孔中连接阀门和出水管,在出水管的管端连接孔径小于4mm的过滤器,清除器下部有彼此互成120度夹角的三足,清除器两层底板的孔眼的开、关由金属杆8上端手柄控制,混凝土振动器9的头部抵在清除器外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欣悦,未经梁欣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