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压缩机系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0778.1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关根 |
地址: | 201204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压缩机 系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制冷压缩机系统性能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检测制冷压缩机系统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制冷压缩机系统的性能检测通常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其检测装置及方法遵照国标GB/T 5773-2004。请参阅图1,检测装置包括制冷压缩机系统和量热器4。其中的制冷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和蒸发器3。量热器4包括一个隔热压力容器40、第二制冷剂41和加热器42。第二制冷剂41在容器40底部,加热器42在容器40内部并被第二制冷剂41浸没。蒸发器3在容器40内并悬置在第二制冷剂41上方,不接触第二制冷剂41。图中的f1、f2、g1、g2均为温度压力测点。
检测时,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1、冷凝器2和蒸发器3之间循环运动。由于蒸发器3安装在量热器4内,也可认为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1、冷凝器2和量热器4之间循环运动。在量热器4内部,第一制冷剂在蒸发器3中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当加热器42通电加热时,第二制冷剂41吸收热量开始蒸发,并在蒸发器3附近被吸热后液化回到容器40底部。当第二制冷剂41所蒸发的量与所液化的量达到相等时(即量热器4内工况达到平衡),压缩机1的制冷量等于加热器42的加热量,这样通过测定加热器42的功耗即可测定压缩机1的制冷量。
目前在空调领域大量采用变频制冷压缩机,变频压缩机在作热泵运行时,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吸气口的过热度非常低(低于5℃)。用图1所示的检测装置做低吸气过热度工况(要求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吸气口具有低于5℃的过热度)试验时,由于管路漏热和流阻的存在,就要求第一制冷剂在量热器4出口的过热度小于或等于0℃。这样量热器4流出的第一制冷剂就处于二相状态(液态/气态),导致工况控制不稳定且测量结果不可信。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加大从量热器4出口到压缩机1吸气口的管径或缩短距离以减少流阻,或加厚保温层以减少漏热,这样压缩机1的吸气管路就变得臃肿,连接时非常不便。并且对低吸气过热度工况,即使采用了上述手段也很难避免第一制冷剂在量热器4出口出现二相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压缩机系统检测装置,该装置可以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检测低吸气过热度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系统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制冷压缩机检测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量热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第一制冷剂循环通道,所述量热器包括一隔热压力容器和加热器,所述容器底部有第二制冷剂,所述加热器在容器底部并被第二制冷剂浸没,所述蒸发器在容器内并悬置在第二制冷剂上方,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吸气冷却器,在所述量热器出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
上述装置中,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吸气冷却器之间循环运动。吸气冷却器用于降低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吸气口的过热度。由于增加了吸气冷却器,第一制冷剂在量热器出口的过热度可以提高到10℃以上。这样第一制冷剂在量热器出口始终处于一相(气态)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保证低吸气过热度工况稳定,从而确保测试结果可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检测压缩机系统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压缩机系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气冷却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压缩机;11—压缩机吸气口;2—冷凝器;3—蒸发器;4—量热器;40—容器;41—第二制冷剂;42—加热器;43—量热器出口;5—吸气冷却器;51—水冷冷却机组;52—冷却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制冷压缩机系统检测装置包括制冷压缩机系统和量热器4。其中的制冷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和蒸发器3。其中的量热器4包括隔热压力容器40、第二制冷剂41和加热器42,第二制冷剂41在容器40底部,加热器42在容器40内并被第二制冷剂41浸没。蒸发器3在容器40内并悬置在第二制冷剂41上方。f1、f2、g1、g2分别是压缩机出气口、冷凝器出口、压缩机吸气口、量热器出口的温度压力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塔型真空连续干燥设备
- 下一篇:背板式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