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注药式气管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600.7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3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傅国强;袁岚;唐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20002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注药式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治疗时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全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呼吸机的快速发展,全身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随着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进行呼吸机治疗和抢救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是全麻手术的诱导插管、手术后的全麻苏醒还是危重病人留置气管导管进行呼吸机治疗和抢救期间,病人都会因气管导管刺激气管粘膜,引起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表现为呛咳、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这对病人尤其是并存高血压、冠心病及高颅内压的患者极为不利。目前临床上为预防发生这一问题多采用气管插管前单次气管内注入表面麻醉剂和增加使用镇静、镇痛剂等方法。但单次气管内表面麻醉仅能作用20-40分钟,对于手术苏醒阶段和需要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的病人作用很小,另外,大量使用镇静、镇痛剂可造成全麻病人苏醒延迟、影响危重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对病人的苏醒和愈后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气管导管对与之直接接触的气管的刺激,解决病人苏醒阶段的呛咳、恶心、呕吐的问题和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病人的痛苦,提供一种可注药式气管导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可注药式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体,所述的导管体背屈侧中央外壁上设有注气管,注气管的前端连接有环绕在导管体外周的气囊,尾端为注气口,导管体另一侧外壁上设有半包围导管体的S形注药管,注药管于导管体前端封闭,注药管尾端为注射口,在所述注药管表面上开有微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用注射器将局麻药通过注药管的开孔均匀喷注入与气管导管相接触的气管内粘膜和咽喉部,并可保证完善的麻醉作用。尤其在不改变气囊结构条件下,使与之接触的气管粘膜得到充分麻醉。通过局麻药的麻醉作用消除气管导管对气管和咽喉部刺激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局麻药使用剂量可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气管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气管导管A向示意图;
图3为本气管导管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注药式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体1,所述的导管体1背屈侧中央外壁上设有注气管2;如图3所示,所述注气管2在位于导管体1前端20cm处,与导管体1相游离;另一侧外壁上设有半包围导管体1的注药管3。所述的注气管2的前端连接有环绕在导管体1外周的气囊4,尾端为连接有注气阀的注气口5。本实用新型的注气管2和注药管3都位于导管体1的外壁,不会引起导管体1直径增加;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注药管3和注气管2互不交叉,使得在成形本实用新型时,工艺较容易实现。
如图2所示有注药管3前端沿着导管体1的外管壁内呈S形向下直至导管体1前端,镶嵌固定于气管导管表面,并在前端封闭,尾端为连接有注药阀的注射口6。本实用新型采用S形排列注药管3,因为采用S形注药管3可以有效的增加相同长度上开设微孔7的数量,有利于麻醉药剂的均匀分布。同时本实用新型的S形排列注药管3是半包围导管体,因而不会增加导管体的直径。
所述的注药管3上开有若干个微孔7,注药管于气囊4和导管体1前端之间的部分表面做2-3个微孔,可朝向气囊4侧喷射药水;注药管3于气囊4至导管体1尾端之间,间隔0.5cm做10-15个微孔7,也朝向气囊4侧喷射药水。微孔7数量可以为上述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微孔7。上述的微孔7,其喷射方向均朝向气囊4方向,因为当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进入人体后,因为气囊4位置将会充气膨胀以封闭气管,因此气囊4位置对气管的刺激最大,应当保持气囊4位置的用药量最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雾状麻醉剂,将雾状麻醉剂通过注药管3注入气管。当使用雾状麻醉剂时可以采用较少的微孔7设置,例如气囊4和导管体1前端之间的注药管3表面上有1-2个微孔7;距离导管体1尾端和气囊4之间的注药管3上表面上有2-4个微孔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语音提示的多功能候车亭
- 下一篇:敷贴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