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台盆的排水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112.6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3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邵雯婷;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22;E03C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具的排水管结构,特别是一种台盆的排水管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洁具台盆一般都具有两个排水口,即位于台盆最底部的排水口和位于台盆上端边缘的排水口(溢流口)。原有的方式主要采用两根排水管分别从两个排水口连通到地面排污口的结构,这种结构会导致连接管过多的问题,特别是台盆距离地面较高,所需使用的排水管的总长度需要较长,就容易造成安装成本较高。特别是当排水管上需要安装逆止阀的时候,也需要两套。
鉴于上述问题,有人发明了一种组合式台盆排水管,如图1所示:溢流口上连接的第一排水管引至台盆底部排水口下方,该台盆底部排水口下方固定设置一筒状连接体,该第一排水管的一端连通至筒状连接体的一侧,该筒状连接体的底部连通第二排水管的上端。该结构可以有效克服排水管使用较多的问题,而且有利于设置较少的逆止阀。但是,第一排水管由于需要绕过台盆底部连接到筒状连接体上,因此,第一排水管容易产生如图中A部所标记的凹弯结构,该凹弯结构中容易积聚污水,造成细菌滋生或凹弯部腐蚀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盆的排水管结构,主要解决现有的组合式排水管结构的溢流口排水管容易产生凹弯结构,该凹弯结构中容易积聚污水造成细菌滋生或凹弯部腐蚀损坏的技术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台盆的排水管结构,台盆的溢流口上连接的第一排水管的上端,其下端引至台盆底部排水口下方;该台盆底部排水口下方固定设置一筒状连接体,该第一排水管的下端连通至筒状连接体的一侧,该筒状连接体的底部连通第二排水管的上端;其特征在于:该筒状连接体一侧具有斜向上设置的筒状连接部,该筒状连接部与第一排水管的下端连接。
所述的台盆的排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排水管为柔性波纹金属连接管。
所述的台盆的排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排水管的下端与筒状连接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所述的台盆的排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排水管上设有逆止阀。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该的筒状连接体一侧具有斜向上设置的筒状连接部,该筒状连接部与第一排水管的下端连接,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管产生向下的凹弯结构,避免了污水积聚,同时避免了由此造成的管体腐蚀损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台盆;
11—溢流口;
12—排水口;
2—筒状连接体;
21—第一排水管;
22—第二排水管;
3—筒状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台盆的排水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台盆1的溢流口11上连接的第一排水管21的上端,其下端引至台盆1底部排水口12下方;该台盆1底部排水口12下方固定设置一筒状连接体2,该第一排水管21的下端连通至筒状连接体2的一侧,该筒状连接体2的底部连通第二排水管22的上端。该筒状连接体2一侧具有斜向上设置的筒状连接部3,该筒状连接部3与第一排水管21的下端连接。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管产生向下的凹弯结构,避免了污水积聚。
该第一排水管21为柔性波纹金属连接管,第一排水管21的下端与筒状连接部3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该第二排水管22上设有逆止阀。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天然气多相流量计
- 下一篇:角度传感器的固定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