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墙电梯井道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8045.4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0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归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归鼎华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B66B7/02;B66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1521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井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具体涉及一种在已建楼房加装电梯时需要增设一个附在墙外的附墙电梯井道。
背景技术
电梯一般安装在建筑物内部专门设计的电梯井道内,无机房电梯井道主要起安装、支撑电梯设备和承担电梯载荷的作用,电梯井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有防雨、保温以及提供进出口等功能,井道四壁还有防振降噪的效果。
已建楼房加装电梯,因事先没有设计井道,通常的办法是增设一个附在墙外的井道供电梯安装和运行。也有为了降低电梯成本,在新的房屋上安装附墙电梯,实际上扩展了建筑使用面积。
附墙井道一般采用钢结构井架,外边封装防护板,简单可靠经济。而采用砖墙结构是不可靠的,若加装钢筋混凝土井道,既不经济又很费事。现行的钢架井道采用现场焊接的整体式和预制后逐节装配式等结构,一般是离墙安装或贴墙转向安装,导轨都是固定在横杆上,没有机箱,防护板是金属板或塑料板。整个施工过程须动用吊车等起重设备和大型的运输车辆,因此成本较高,或降噪性能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实用降噪能力强的附墙电梯井道,它能直接在现场搭建,尺寸紧凑刚度大,可以1:1传动,整个施工过程无须动用吊车等起重设备和大型的运输车辆,占地少并且减少了造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附墙电梯井道,包括建筑物、设在建筑物墙体外的井道基础、底部固定连接在井道基础上的钢结构井架、机箱、包覆在井架机箱外围的防护板及用于电梯轿厢和对重运行的导轨,其中,所述井架为一一面开口且该开口的一面贴附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四棱柱式三面框架,它包括若干立柱、若干间隔联接在立柱上的横杆及若干位于井架上部的顶梁;所述机箱设在井架的顶部,所述顶梁位于机箱的底部并支撑机箱;该机箱的顶板为可开启式;所述防护板包覆在井架外表的三个平面上;所述导轨通过座板直接固定在立柱上;所述构成井道的立柱、横杆、机箱的框架及导轨均为单根钢构件,它们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附墙电梯井道,其中,所述机箱四周的箱壁由角钢拼接组成;所述机箱顶板由钢板和泡沫内衬构成,它为倾斜的双坡屋面。
上述的附墙电梯井道,其中,所述井道以贴墙对楼错开门洞的方式直接安装在建筑物楼梯间的外墙上,井架与墙体之间通过附墙件用穿墙螺栓连接。
上述的附墙电梯井道,其中,所述立柱包括两根附墙柱在内的构成井架框架的六根立柱,所述立柱均为上下插接连接。
上述的附墙电梯井道,其中,所述顶梁为平行设置的三根,该三根顶梁的上端面中间横向支撑一根用于安装电梯曳引机和导向轮的主梁。
上述的附墙电梯井道,其中,所述立柱、横杆均为方管,所述顶梁和主梁为槽钢。
上述的附墙电梯井道,其中,所述防护板采用高强水泥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的技术方案与现场焊装或用预制部件拼焊的井架不同,它是完全装配式的井架,包括其上部的机箱架在内,全部采用单根预制钢构件,在现场用螺栓联结紧固而成,这种螺栓联结可以拆卸或重覆拼装,像搭脚手架一样方便,直接在现场搭建电梯井道,整个施工过程无须动用吊车等起重设备和大型的运输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的底部平面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中立柱、横杆及导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中井道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1,包括建筑物2、井道基础3(图中未示)、一钢结构的井架11、防护板12、用于电梯轿厢和对重运行的导轨41、42及一机箱5,其中,井道基础3设在建筑物2墙体外;井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井道基础3上;防护板12包覆在井架11的外围;导轨41、42用于电梯轿厢和对重的运行;机箱5设在井架11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墙电梯井道1的特点是:
井道基础3顶面与建筑物2室外地坪相当,比建筑物2室内地坪要低。
井架11为一一面开口且该开口的一面贴附在建筑物2墙体上的四棱柱式三面框架,它包括六根立柱111、一系列间隔联接在立柱上的横杆112及三根且位于井架11上部的顶梁113,其中,立柱111及横杆112均为方管,顶梁113为槽钢,六根立柱111均为上下插接连接,构成井架11的框架主体,其中开口处两根为附墙立柱111’与墙体联结;顶梁113平行设置在机箱5的底部并支撑机箱5内的主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归鼎华,未经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归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80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力插板平衡吊机
- 下一篇:激光导引搬运车用货物稳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