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载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7352.0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2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张葆华;张园;谢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5/125 | 分类号: | B63H5/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012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载 蜗轮 回转 升降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适用于海洋起重船舶、海洋运输船舶、海洋铺管/敷缆船舶、挖泥船舶以及移动式石油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船舶在作业与自航时动力定位系统的执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重载L型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L型推进器功率较小,无法提供海洋起重船舶、海洋运输船舶、海洋铺管/敷缆船舶、挖泥船舶以及移动式石油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工作时所需推力。若配备多个小功率推进器,则会占用大量的船舶舱室空间,进而影响到其它船用设备的配置。
另外,目前国内的L型推进器不具备升降功能,无法满足海洋工程船舶多工况运作对推进系统的多工况要求。
随着各类海洋工程船舶吃水量的逐渐增大,国内现有的L型推进器已经无法提供其所需的推进要求,因此需要设计出高推力、多工况和全方向推进的推进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重载L型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需配备多个小功率推进器,既占用大量的船舶舱室空间,又影响其它船用设备配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重载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它包括主推进装置、回转装置、密封与润滑装置,它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主推进装置中的电机固定于船舶舱室基础中,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花键轴连接,花键轴与空心轴相接;所述升降装置装有位于电机周围的提升油缸,提升油缸下接升降筒体并与减速箱连接,空心轴位于升降筒体的中间且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大功率螺旋桨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重载L型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能够满足目前海洋工程船舶对推进系统提出的高推力、多工况和全方向推进的要求。当船舶自航时,本推进器可以升入船体内部,用拖轮或者驳船拖航,有利于节省功率消耗。当在锚机无法抛锚的深海作业时,本推进器能够降入船体底部,进行动力定位,满足深海作业的定位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海洋工程上的推力和功率要求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于深海作业的动力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载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推进器中的升降装置将升降筒体、减速箱及螺旋桨提升到某一升降高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载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装有主推进装置、回转装置、密封与润滑装置以及升降装置。
主推进装置中的电机1固定于船舶舱室基础中,电机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与花键轴4连接,花键轴4与空心轴6相接。推进器在运行时花键轴4可置入空心轴6中。
升降装置装有位于电机1周围的提升油缸3,提升油缸3下接升降筒体7并与减速箱8连接。空心轴6位于升降筒体7的中间且与减速箱8连接,减速箱8与大功率螺旋桨9连接。空心轴6上装有与减速箱8相连接的蜗轮蜗杆副5。图中标号10为船底面。
参看图2,提升油缸3能够将升降筒体7、减速箱8以及大功率螺旋桨9提升一定的升降高度,将整个推进器提升入船体内部,能够灵活应用于深海作业的动力定位。推进器采用大功率螺旋桨9以及相应的减速箱8、电机1、联轴器2、花键轴4、空心轴6,能够满足大功率钻井平台和工程船舶的工作需求。
提升油缸3在电机1周围设置成左右二个提升油缸,能够同步提升整个空心轴6及减速箱8,并能使推进器完成在一定升降高度内的升降。提升油缸3在电机1周围也可以布设成三个提升油缸或者四个提升油缸,当然应考虑到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重载蜗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运行时,电机1通过联轴器2带动花键轴4转动,花键轴4与空心轴6连接,空心轴6通过减速箱8带动大功率螺旋桨9转动,将动力传递到螺旋桨,完成船舶的自航以及动力定位。回转动力经过蜗轮蜗杆副5,带动减速箱8一起转动,螺旋桨9也随之实现绕垂直轴360°回转,形成全方位推力,使船舶具有任意方向机动的能力。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炭基远红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镁合金高效气体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