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倒式坞门的铰支座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6427.3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勍;许宇辉;程培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08 | 分类号: | B63C1/08;E05D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倒 式坞门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坞设备制造,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卧倒式坞门的铰支座。
背景技术
坞门是现代造(修)船坞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闭时它挡住坞外的水,使坞室不被水淹,营造出修造船作业基本干燥的环境。开启后坞室内的水与坞外的水连成一片,船舶就能方便地进出。目前用于气动卧倒式坞门的铰链都是采用穿轴式的铰支座,上、下铰座的轴孔都是圆形封闭式,安装坞门前将下铰座预先固定在基础上,上铰座固定在门体上,坞门安装时要在深水中把铰轴穿入上、下铰座的轴孔。由于安装坞门时门体处在飘浮状态,要把一对上、下铰座轴孔对准相当困难,况且要把两对上、下铰座轴孔对准难度更大。大型铰轴水下重量有400公斤左右,一般要借助于专用的装置花费几天时间才能艰难地完成坞门穿轴安装工作,当需要拆卸坞门时同样艰难。卧倒式坞门起浮关闭时应先由作用在门体上的浮力矩推动门体绕铰轴转动至垂直,然后在坞门内外水位差形成的推力作用下把门体向止水面平移,反之是先平移离开止水面后再绕铰轴转动至水平。而现有铰支座却不能满足卧倒式坞门这种运动确定性的要求,坞门止水橡胶受关门时的机械损伤较大,铰链及基础容易被拉坏。为了保证安全,大型的气动卧倒式坞门铰链不得不求助于国外用高强度合金钢加工制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用于卧倒式坞门的铰支座,它采用腰形的轴套,不但能轴向转动,而且还可作水平位移的补偿,大大改善了铰链支座的受力,提高了铰链及基础的使用寿命,而且坞门的安装和维修也非常方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倒式坞门的铰支座,包括上、下铰座、铰轴,特点是上铰座由底板、侧板、滑套组成,侧板为两片、对称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滑套呈腰形固设在两侧板上;下铰座由底板、侧板组成,侧板为两片、对称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侧板上设有卡槽;铰轴为中部设有轴肩、两端设有矩形轴颈的轴体;铰轴通过轴套滑块套装在滑套内与上铰座套接,铰轴两端轴颈卡装在下铰座的卡槽内与下铰座卡接。
所述卡槽一端为圆弧形,另一端为敞口。
所述轴套滑块呈腰形,其一端设有轴肩、中心设有轴孔、与轴向平行设有沉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腰形的滑套满足了气动卧倒式坞门关闭时先转动,然后再平移和开启时先平移,然后再转动的工作特性,使坞门止水橡胶免受关门时的机械损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坞门安装方便,铰链支座及基础的使用寿命长,安装和维修费用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铰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铰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铰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轴套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铰座1、下铰座2、铰轴3,上铰座1由底板10、侧板11、滑套4组成,侧板11为两片、对称固定设置在底板10上,滑套4呈腰形固设在两侧板11上;下铰座2由底板12、侧板13组成,侧板13为两片、对称固定设置在底板12上,侧板13上设有卡槽5;铰轴3为中部设有轴肩7、两端设有矩形轴颈6的轴体;铰轴3通过轴套滑块8套装在滑套4内与上铰座1套接,铰轴3两端轴颈6卡装在下铰座2的卡槽5内与下铰座2卡接。
参阅附图3~4,上铰座1由底板10、侧板11、滑套4组成,侧板11为两片、对称固定设置在底板10上且与底板10垂直,端面呈腰形的滑套4贯穿两侧板11且与底板10平行固设在两侧板11上,两侧板11的一侧设有筋板16。
参阅附图5~6,下铰座2由底板12、侧板13组成,侧板13为矩形,中部设有卡槽5,卡槽5一端为圆弧形,另一端为敞口,侧板13为两片、对称固定设置在底板12上且与底板12垂直,两侧板13的一侧设有筋板17。
参阅附图7~8,铰轴3为中部设有轴肩7、两端设有矩形轴颈6的轴体。
参阅附图9~10,轴套滑块8的端面为腰形,其中心设有轴孔22,轴套滑块8的一端设有轴肩15,在轴孔22两端且腰形侧设有与轴向平行的沉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