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正弦波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6252.6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4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进文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1/32;H02H7/122;H02M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005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弦波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纯正弦波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用于将直流电转化为220V、50Hz的交流电,不同地区该交流电参数并不一致。逆变器广泛用于太阳能、风能、汽车、野外作业、机车和飞行器等。目前所使用的传统的逆变器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传统的逆变器普遍存在着仅仅由集成放大器来实现各项保护功能,在保护电路之上也没有一级管理保护电路的电路,因此,保护电路的灵活性差,针对不同场合的需要就须改变保护电路,而且,在前后级隔离的逆变器电路中,一部分保护电路在后级,一旦前级的变压器停止工作,则后级将会失去供电电压,这将导致这部分保护电路失去作用,从而存在着短路保护不可靠,使逆变器状态不能稳定,逆变器容易损坏。2、传统的逆变器在发生短路或者过流保护的时候,通常是将驱动芯片的关断控制引脚激活,使得全桥电路的场效应管全部停止工作,达到保护逆变器和用户电器的目的,但是,这样存在着弊端,即此时全桥电路中没有回路存在,则输出滤波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变,会产生一个很高的反电动势,威胁到逆变器元件的安全。3、传统上逆变器的正弦滤波电路仅仅只有一个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LC滤波器,仅有一个电感电容LC滤波的传统逆变器,输出滤波比较简单,其滤波能力有限,且正弦波的输出不是十分平滑,这种逆变器在使用上有很多的局限性。
总之,现有逆变器在实际使用中常会出现短路保护不可靠,逆变器容易损坏,仅仅由集成放大器来实现各项保护功能,系统的保护功能不够稳定、灵活,针对芯片无特殊的保护器件,芯片容易损坏,输出滤波比较简单,波形不够平滑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高效稳定的纯正弦逆变器是十分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纯正弦波逆变器,它不但能有效地使纯正弦波逆变器工作时始终处于正常状态,而且,还使得逆变器短路保护更为可靠,保护电路更加稳定,芯片器件更加安全,输出波形更加平滑。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纯正弦波逆变器包括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一电路板,所述的壳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一直流输入插座,所述的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一交流输出插座,所述的电路板由所述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全桥整流滤波电路、全桥电路、输出滤波电路、辅助电源、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稳压电路、保护电路、正弦脉冲宽度调制发生电路所构成,所述的电路板上的直流输入正、负极VIN+、VIN-接点与直流输入插座上的接点分别电连接,所述的电路板上的交流输出VOUT1、VOUT2接点与交流输出插座上的接点分别电连接,所述的壳体的前端面上还设有状态显示安装孔,所述的电路板上还设有输出辅助滤波电路、系统状态管理电路及正弦脉冲宽度调制驱动电路,所述的输出辅助滤波电路由电阻R11和C2所组成并形成串接电连接,所述的电阻R11和C2串联后的两端并联在输出滤波电路的电容C1两端的接点处,所述的系统状态管理电路由电阻R6、R7、R17、R18、R19、R20、R37、电容C5、C6、C12、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光耦U1、U2、三端稳压器IC2及单片机IC4所组成并形成电连接,所述的光耦U1的1脚接点接稳压电路的N1接点,光耦U1的3脚接点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IC3的1脚接点,光耦U1的4脚接点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IC3的16脚接点,电阻R20的一端接点接保护电路的二极管D7的负极接点,光耦U2的3脚接点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IC3的11脚接点,光耦U2的4脚接点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IC3的16脚接点,电阻R6与三端稳压器IC2的1脚之间的接点接直流输入正极VIN+接点,单片机IC4的7脚接点接二极管D6正极接点,所述的正弦脉冲宽度调制驱动电路由电阻R31、R32、R33、R34、电容C8、电解电容E7、E8、E9、二极管D12、D13、D14及驱动芯片IC9、IC10所组成并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阻R31的一端接点接全桥电路的场效应管Q3的栅极接点,电阻R32的一端接点接全桥电路的场效应管Q4的栅极接点,电阻R33的一端接点接全桥电路的场效应管Q6的栅极接点,电阻R34的一端接点接全桥电路的场效应管Q5的栅极接点,电解电容E7的正极接点接输出滤波电路的电感L一端的接点,二极管D12、D14正极接点分别接辅助电源的N2的接点,驱动芯片IC9的12脚接点接正弦脉冲宽度调制发生电路的单片机IC11的11脚接点,驱动芯片IC9的14脚接点接正弦脉冲宽度调制发生电路的单片机IC11的9脚接点,驱动芯片IC10的12脚接点接正弦脉冲宽度调制发生电路的单片机IC11的8脚接点,驱动芯片IC10的14脚接点接正弦脉冲宽度调制发生电路的单片机IC11的7脚接点,所述的系统状态管理电路上的发光二极管LED1、LED2安置在所述的壳体上的状态显示安装孔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进文,未经郑进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