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G以太网用非屏蔽对称数据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5818.3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9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梁;吴云霞;方新春;邵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迅电线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2 | 分类号: | H01B11/02;H01B7/17;H01B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20180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 以太网 屏蔽 对称 数据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尤其涉及10G以太网用无屏蔽数据通信对称电缆。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网络来承载,而现有的广泛用于布线市场的六类线缆已无法满足四对线缆上每对线的传输速率都达到2.5Gb/s的100m距离传输,带宽也只有250MHz;使用10G技术的带宽最低要求为500MHz,而在这样的高频下,布线时线组之间的噪音干扰问题很难通过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解决,故需要设计一种增强型的六类线缆来解决外部串扰及保证高频下的性能。传统的非屏蔽六类数据通信对绞电缆设计方案无法解决频率延伸至高频时,相邻线组相同节距线对中传输信号的干扰,故国际上较多的知名公司多采用改为线缆十字填充等骨架的结构或线组内较多填充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困扰,前者理论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实际生产时难度较大.后者在实际生产时因填加了太多的填充而增加了控制点,性能也很难保证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10G以太网用无屏蔽数据通信对称电缆,在高速数据通信电缆基础上改进了整体的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布线时相邻线组的串扰,可以在非屏蔽双绞对上配置10G以太网,并且可以使传输距离达到结构化布线中要求的100m。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10G以太网用非屏蔽层对称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由两根芯线绞合成线对的对绞线组成,所述芯线包括导体和绝缘层;工字填充物,设置在所述对绞线之间,分隔开各组对绞线;护套,设置在所述对绞线和所述工字形填充物外部。
比较好的是,所述对绞线包括4组。
比较好的是,所述导体包括低氧铜或无氧铜材料经拉丝和退火绞合制成,所述绝缘层包括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的材料。
比较好的是,所述工字形填充物的截面为椭圆形。
比较好的是,所述导体包括23AWG的实心导体,标称直径为0.60mm;所述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稀材料制成,外径为1.1±0.08mm。
比较好的是,所述对绞线的两根芯线呈扭绞形状,且4对线均采用20~60%的退扭技术。
比较好的是,所述护套均由聚氯乙稀材料或低烟无卤制成,厚度约为1.0±0.3mm,标称外径为8.0X8.6±0.3mm。
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加以突破,在传统的高速数据通信电缆基础上改进了整体的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布线时相邻线组的串扰,可以在非屏蔽双绞对上配置10G以太网,并且可以使传输距离达到结构化布线中要求的100m.并且这种结构比屏蔽对绞线及光缆布线系统更容易安装且成本更低,是一款经济型的线缆.既满足美国电子工业协会/通信工业协会EIA/TIA-568B.2-10草案的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的要求,也满足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所要求的防火性能,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敷设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言,从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10G以太网用非屏蔽层对称数据电缆内包括若干组由两根芯线绞合成线对的对绞线10组成,各组对绞线10由独特的工字填充物3分隔开,图1所示的对称数据电缆是由椭圆截面的四组对绞线10~40加上护套4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款新型的用于10G以太网的线缆。
每组对绞线10中的每根芯线包括导体1和绝缘层2,导体1是由标称直径为0.60mm的低氧铜导体规格为23AWG的实心导体构成;绝缘层2包覆于导体1的外表面上,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制成,绝缘层2的厚度为0.19±0.02mm,绝缘外径为1.1±0.08mm;对绞线的两根芯线呈扭绞形状,且四对线均采用(20~60)%的退扭技术,四组对绞线成缆时中间加入工字填充物3,工字填充物3由聚乙烯(PE)材料制作,宽度约5.9+/-0.1mm,高3.5+/-0.1mm,两边厚度为0.6±0.1mm;中间厚度:0.49+/-0.2mm。由于导体1采用低氧软铜或无氧铜材料经拉丝和退火绞合制成,有助于提高线材的信号传输速率,以及提高导体耐弯折的性能;绝缘层2全部采用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的材料,尽可能地减小了线对在高频段的信号衰减,并且绝缘线径可控制得较小,制作时节约了材料,也为布线节约了穿管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迅电线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领迅电线工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油的氧化吸附脱硫方法
- 下一篇:舰船柴油机闭式冷却水系统风险预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