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腔镜用腹壁悬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5652.5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娣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32;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镜用 腹壁 悬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腔镜用腹壁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外科手术,而在腹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人为制造二氧化碳气腹,为手术提供宽敞的操作空间。但是二氧化碳气腹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高碳酸血症,气栓,皮下气肿,抑制呼吸运动等,增加了腔镜手术的风险性。因此,提供一种腹壁悬吊装置代替人为制造的气腹,可以避免上述气腹带来的并发症也可以避免气腹手术中的气体外漏问题。另外,部分下腹部手术的病患可以避免全身麻醉而改用硬膜外麻醉,较大程度的减少病患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外学者提出的钢针悬吊法通过悬吊一根穿透皮下或腹壁全层的钢针来悬吊腹壁,其悬吊后两侧腹壁向内侧凹陷,手术视野显露不佳,而且悬吊器械体积较大,可能影响术中操作,另外其安装、调节等步骤较为繁琐,减缓了手术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视野显露清晰、操作简易的腔镜用腹壁悬吊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竖杆下端与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竖杆上端通过插销与第一万向接头固定连接,第一万向接头的另一端为第一悬臂,第一悬臂与第二万向接头固定连接,第二万向接头另一端为第二悬臂,第二悬臂与线盘固定连接,线盘通过钢丝与悬吊器的吊钩连接。
所述的固定装置上设有旋钮,能沿导柱滑动的滑块,以及滑块上的固定装置顶针,旋钮能将竖杆与滑块一并挤压固定。
所述的第一万向接头包括第一万向接头球套、第一万向接头转子、第一万向接头顶针和插芯,第一万向接头转子能在第一万向接头球套内转动,第一万向接头顶针通过挤压摩擦能固定第一万向接头转子的转动,插芯与第一万向接头球套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二万向接头包括第二万向接头球套、第二万向接头转子和第二万向接头顶针,第二万向接头转子能在第二万向接头球套内转动,第二万向接头顶针通过挤压摩擦能固定第二万向接头转子的转动。
所述的线盘包括线盘定位孔、线盘手柄和线盘手柄插销,线盘手柄能绕线盘的中心轴转动,线盘手柄插销能插入线盘定位孔进行旋转定位。
所述的悬吊器包括悬吊器外套、悬吊器旋钮、悬吊器悬臂和悬吊器内芯,悬吊器内芯能在悬吊器外套内滑动,悬吊器内芯的一端与悬吊器旋钮通过螺纹进行螺纹传动,悬吊器内芯的另一端与悬吊器悬臂齿轮传动。
所述的竖杆下端外侧面由四个竖杆平面和四个竖杆圆弧面交替连接而成。
所述的悬吊器悬臂外侧面为圆弧面,数个悬吊器悬臂在合拢状态时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腔镜手术中人工气腹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也可以减轻部分病人的手术费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对手术视野的显露接近人工气腹的效果,而且进行腹壁悬吊的操作比较简单,术中对悬臂的调节比较自由,而且悬臂可以避开其他手术器械,避免了其他腹壁悬吊器械出现了妨碍手术器械操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线剖面图;
图4是第一万向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万向接头的剖视图;
图6是线盘的侧视图;
图7是线盘的剖视图;
图8是悬吊器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B线的剖面图;
图10是悬吊器在撑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装置;2、竖杆;3、第一万向接头;4、第一悬臂;5、第二万向接头;6、第二悬臂;7、线盘;8、钢丝;9、悬吊器;10、旋钮;11、导柱;12、滑块;13、固定装置顶针;14、竖杆平面;15、插销;16、第一万向接头球套;17、第一万向接头转子;18、第一万向接头顶针;19、第一万向接头手柄;20、第二万向接头球套;21、第二万向接头转子;22、第二万向接头顶针;23、第二万向接头手柄;24、线盘定位孔;25、线盘手柄;26、线盘手柄插销;27、悬吊器外套;28、悬吊器旋钮;29、悬吊器悬臂;30、悬吊器内芯;31、吊钩;32、人体;33、手术床;34、竖杆圆弧面;35、插芯;36、悬臂转轴;37、蜗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娣,未经王爱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6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漏器
- 下一篇:增加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转化率的透明薄膜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