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中加油机的翼型加油锥套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3261.X | 申请日: | 2008-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志明 |
| 主分类号: | B64D39/04 | 分类号: | B64D3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中 加油机 加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军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中加油机的翼型加油锥套。
技术背景:
轰六加油机给受油机加油时,是抛出一条软管,软管的端部连接一个加油锥套,套住受油机机头上的进油嘴,实施加油。软管全长15米,加油时,两机只相距几米,高差仅1米,软管与飞行方向只有近4°的迎角,所以二机相碰撞的风险较大,需飞行员有高超技术才行。另外,轰六机机翼造成的气流下洗角α=f(Cy/λ)=4.3°±,在近翼尖处,此下洗气流是极不稳定的涡流,软管及加油锥套正好身处其中,会摇晃不定,增加了对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空中加油机的翼型加油锥套,它使加、受油机高差扩大十余倍,从而使加、受油机的对接变得比较容易,大大降低二机相碰撞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加油锥套的上面呈“八”字形地安装一对小机翼,与众不同的是:小机翼的左、右两个翼的翼型是倒过来的,即翼型的凸面朝下,安装角也是负的,因此,它产生的空气动力不是往常向上的升力,而是向下的负升力(Fy),Fy=1500N±800N,这个向下的力作用在加油锥套上,使其高度下降5~13米,使软管与飞行方向的迎角增大到20°~40°,于是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个,受油机飞行平面比加油机的低了5~13米,二机很难相碰撞了。第二个,轰六机机翼的气流下流角为4.3°±,而现在软管与飞行方向的迎角增大到20°~40°,所以加油锥套远离了紊乱的轰六机翼近翼尖处的下洗气流,使受油机与加油机的对接变得容易多了。小机翼之所以安装成向下张开的“八”字形,而不是往常的“一”字形,“V”字形,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的空气动力条件下,“八”字形的小机翼才是最安定的。如果“八”字形小机翼偏离平衡位置,右摆时,“八”字形小机翼的右翼迎角增大,负升力增大,左翼迎角减小,负升力减小,其合力指向平衡位置,使小机翼立即回到平衡位置。左摆或上下摆时也一样,始终使小机翼保持良好的安定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中加油机的翼型加油锥套的示意图。
图2是加油锥套和其上的小机翼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视图。
图4是加油锥套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小机翼的右翼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装置的主体(3、10)是一对“八”字形的小机翼,(3)是右翼,(10)是左翼。右翼(3)通过轴(4)铰接在平台(15)上,在拉簧(6)的作用下,右翼(3)在定位桩(2、8)之间可作100°范围内的转动。左翼(10)通过轴(11)铰接在平台(14)上,在拉簧(7)的作用下,左翼(10)在定位桩
(12、9)之间可作100°范围内的转动。软管(1)与加油锥套(5)是活动连接,可向上作0°~45°之间转折。(13)是加油锥套(5)下部的配重块3~30kg,配在靠软管的一端。
左、右翼(3、10)的翼展同为0.3~1.1m,翼弦同为0.06m~0.22m。(16)是平台(14、15)的锥角φ,φ=1°~11°,(17)是平台(14、15)间的圆心角θ,θ=10°~110°。(18)是伞状锥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志明,未经廖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3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