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梯形空气过滤带制造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2808.4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4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洪和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土城***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 空气 过滤 制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空气过滤器的设备,尤指一种制造工业用空气过滤器的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空气中存在着许多微粒杂质,因此,在制造精密机械或是微机电时,需在无尘室内执行,而无尘室即需利用工业用的空器过滤器来隔绝该灰尘粒子,以保持室内空气清净。
再者,亦有部份机械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空气进入内部进行冷却机件,但若是吸入的空气含有杂质,则会造成机件损伤,相当不利,故也需要空气滤清器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粒子,以降低因杂质粒子而造成的磨损。
目前,有一种工业用的空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包含一呈梯形状的上过滤棉及下过滤棉,于该梯形的两侧与上底为封闭状态,而该下底呈开启状态,又,于该上过滤棉与该下过滤棉之间设有至少一条连接带,用来连接该上、下过滤棉,可加强该上、下过滤棉结合的强度,避免因风量太强而破坏该滤清器的结构;然而,该种空气滤清器的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人力来进行配合,产生大量的人力费用,故无法降低成本,实为目前所需重视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梯形空气过滤带制造机,利用装置可直接自动化生产上述的空气过滤器,工作人员仅需将原料制于架上,本制造机即先将连接带制成之后,再与上、下过滤棉结合完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形空气过滤带制造机,其包括一连接带制造设备、及一结合设备,其特点是:
所述连接带制造设备包含一用以传递上连接条与下连接条的连接带进料装置、一用以拉动连接条的连接条拉平装置、一连接带切边装置、一连接带开启装置、及一转料台;该连接条拉平装置设置于该连接带进料装置的后方;该连接带切边装置包括至少一切边轮及至少一顶轮,该切边轮设有二突出的热接合线,该顶轮设于该切边轮的下方;当该上连接条与该下连接条同时经过该切边轮与该顶轮之间时,会藉由该热接合线结合,并除去余边而形成一连接带;该连接带开启装置包括至少二用以夹持该连接带的上侧的夹指、至少一用以吸持该连接带下侧的吸嘴,同时,该夹指插入该连接带内,以夹持并带动该连接带上侧;该转料台包含至少一叉料架及一旋转前进装置,该叉料架结合于该旋转前进装置上,由该旋转前进装置带动该叉料架旋转;利用该叉料架叉入该开启状的连接带;
所述结合设备包含一用以传递上过滤棉与下过滤棉的外层进料装置、一用以连接该上、下过滤棉与连接带的接合台、一用以将该上过滤棉与该下过滤棉的上下修整的上下边修切装置、一侧边切割装置;该接合台包含一上热熔接单元与一下热熔接单元;该侧边切割装置包含二侧切割单元,用以连接该上过滤棉与该下过滤棉的侧边。
如此,连接条藉由该定位轮组将该连接条拉紧而不松垮;藉此,可提升后端作业的稳定度;另外,利用在切边轮上设有突出的热接合线,当上连接条与下连接条由该切边轮与该顶轮之间行经时,该热接合线会利用热能将该上连接条与下连接条融合连接形成连接带,迅速而稳定;利用一连接带开启装置将连接带打开,配合转料台上的叉料架,带动完成的连接带至结合设备来进行与上过滤棉及下过滤棉的结合,并进行上下边的修切与侧边的接合后,即完成该空气过滤器;且本制造机仅于上料时,需要人工进行挂设,其余流程皆自动完成,相当便利。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有进一步的了解,故揭露一较佳实施方式如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制出的空气滤清器。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条拉平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条拉平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带切边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带切边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带开启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带开启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转料台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转料台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叉料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叉料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接合台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接合设备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接合台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接合台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接合台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洪和,未经陈洪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