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支票鉴别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2238.9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程涣清;龚亚明;周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涣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7/20 | 分类号: | G07D7/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魏国先 |
地址: | 410001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支票 鉴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支票鉴别仪,在高速采集支票票面信息的同时,能够对公章、金额、支票本身实行全方位的精确辨伪,并在流通中实时监控。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方便灵活的支付结算工具,支票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的商品购买和劳务消费。特别是央行于2007年8月宣布的已于2007年6月25日建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了支票在全国范围的互通使用,全国支票使用量逐步增加。
传统的支票业务处理流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出票流通阶段,二是实物票据交换阶段,三是资金清算阶段。这样一来,一张支票几经易手,如何在利用其便利、快捷优点的同时防范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申请专利保护的同类支票鉴别仪发明有两项:一是北京航天金卡电子工程公司发明的“支票防伪识伪机”,申请号94223993.8;二是金金水发明的“防止伪造、变造支票的系统”,申请号200620008727.5。上述两项发明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区别主要在于:前者需要使用IC卡读写器,增加了成本与企业负担,而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任何附加卡,同时在技术上较前者有很大创新;后者需要使用支付密码生成机与支付密码校验机,存在密码风险问题,过程复杂且辨伪速度慢,而本实用新型不存在此类问题,只需对经过支票鉴别仪的票面信息进行高速采集后,自动、实时地与支票号码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的支票号码、银行预留印鉴、金额等关键票面信息进行检核,鉴别真伪,大大提高了辨伪速度并简化了辨伪程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高速度、高精度、便携式、可供个人、企事业单位和银行使用的便携式支票鉴别仪。
本实用新型由支票数据采集器、DSP处理模块、支票数据存储器、支票数据分析模块、支票数据显示器组成。
支票数据采集器、支票数据存储器、支票数据显示器均电连接于DSP处理模块;DSP处理模块通过通信接口连接于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通过网络外接于支票数据库服务器。
支票数据采集器将支票动态字符、图形通过成像、提取、字符、图形分割与识别,获取支票票面信息数据,传送到DSP处理模块,并存储于支票数据存储器。DSP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支票数据进行标记管理,包括编号标记与时间段标记。支票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支票金额、印鉴、票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网络从支票数据库服务器取出相应的支票信息进行匹配运算、辨别和认证,匹配、分析结果返回到DSP处理模块。DSP处理模块将辨别、认证结果发送到支票数据显示器,进行显示、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中,报警可以为本地报警或远程语言、文字报警,报警信息至少包括便携式支票鉴别系统本身的编号和时间段标记号。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支票鉴别仪通过对支票金额、印鉴、票面本身三方面的精确辨伪,应用于具有号码唯一性的支票在流通中的辨伪与监控。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络将支票号码数据库服务器、前端计算机和支票鉴别仪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支票票面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功能的系统,从而能够利用支票号码、银行预留印鉴对流通过程中的支票进行辨伪与监控,使得某些特定的支票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通过支票鉴别仪所在位置加以定位。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大大简化目前的支票辨伪方式,同时打破只有银行才能鉴别支票真伪的局限性。新发行的支票其数据存储于支票号码数据库服务器,已处于流通过程中的旧支票则经过支票鉴别仪,通过成像、提取、字符分割与识别、图像分割与识别,获取支票号码与印鉴并传送到前端计算机,由其再通过网络传输给网络数据库服务器集中存储备查。从而,当流通中支票经过支票鉴别仪时,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支票数据处理模块自动将支票号码或印鉴提取并发送到前端计算机,获得数据的前端计算机中的支票数据处理模块收到支票鉴别仪获取的票面信息,就会自动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具有唯一性的支票号码、印鉴与支票号码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是否相符,来判断支票的真伪。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大量的支票数据处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快捷、方便、准确、高效,并能实现大量支票处理的自动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涣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涣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