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外线印刷机的干燥箱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1791.0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13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生 |
主分类号: | B41F23/00 | 分类号: | B41F23/0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萍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印刷机 干燥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设备,特别是一种紫外线印刷机的干燥箱。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UV)油墨印刷由于具有不用溶剂、干燥速度快、耗能少、光泽好、色彩鲜艳、耐水、耐磨性能好等优点,紫外光固化(UV)油墨印机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印刷设备,它是在承印材料上涂布紫外光固化(UV)油墨,并在紫外线照射下使油墨成膜和干燥。目前的紫外光固化(UV)油墨印机的干燥箱为开放式,在承印材料涂布或印刷油墨后直接进入干燥箱,油墨中的光固化剂在高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印刷的质量,并且会产生浓烈的气味,造成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环保。
为了防止在干燥的过程紫外线固化(UV)油墨中的固化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影响印刷的质量,目前的紫外线固化(UV)油墨中均添加有NH2或OH等抗氧剂,在干燥时空气中的氧气与抗氧剂发生化学反应,以消耗氧气的方式防氧化,而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油墨的厚度以及密度等不同,致使油墨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很难掌握抗氧剂的比例,常常出现耗氧不彻底或抗氧剂过剩。而如果增加油墨中的光固化剂量,其增本也随之增加,并且紫外线干燥的功率也必须相应地增加,能耗升高,导致印刷品生产成本增加许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在油墨中添加抗氧剂、能极大地降低油墨和印刷成本的紫外线印刷机的干燥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紫外线印刷机的干燥箱,包括灯箱和安装于灯箱内的紫外线灯管,所述灯箱内设置有补偿气阀,所述补偿气阀设置有保护气源接口,灯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灯箱的内侧位于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前导纸辊和后导纸辊,所述入口处设置有喷气口朝向前导纸辊的气刀,所述出口处设置有防止外边气体进入的止气装置;所述气刀和止气装置均设置有保护气源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刀设置在前导纸辊的表面上方,其喷气口正对前导纸辊的表面;其中,气刀的喷气口与前导纸辊的表面形成的间隙仅容承印材料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气装置由设置在后导纸辊上方的多个隔板形成,其中,位于后导纸辊轴心上方的隔板与其表面形成的间隙仅容承印材料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灯箱内设置有补偿气阀,入口处设置有气刀,出口处设置有防止外边气体进入的止气装置,在涂布或印刷有油墨的承印材料在出口处由气刀对其表面进行吹扫、清氧处理,然后使其在充有保护气体的紫外光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整个干燥过程中油墨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可避免在油墨中添加抗氧剂,不但降低了油墨的成本,有利于油墨的性能稳定,而且降低了印刷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结构简单、功耗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紫外线印刷机的干燥箱,包括灯箱1和安装于灯箱1内的紫外线灯管2,所述灯箱1内设置有补偿气阀3,所述补偿气阀3设置有保护气源接口4,灯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5和出口6,灯箱1的内侧位于入口5和出口6处分别设置有前导纸辊7和后导纸辊8,所述灯箱1内设置有两个补偿气阀3,所述两个补偿气阀3被分别设置在靠近前导纸辊7和后导纸辊8处,所述入口5处设置有喷气口朝向前导纸辊7的气刀9,所述出口6处设置有防止外边气体进入的止气装置;所述气刀9和止气装置均设置有保护气源接口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刀9置在前导纸辊7的表面上方,其喷气口正对前导纸辊7的表面,以便喷出的保护气体沿承印材料的两条切线方向射出,一路对其表面进行吹扫、清氧处理,另一路填充灯箱,其中,气刀9的喷气口与前导纸辊7的表面形成的间隙仅容承印材料通过,有效地防止了由于间隙过大而灯箱外的空气通过间隙进入灯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气装置由设置在后导纸辊8上方的多个隔板10形成,保护气体在排出灯箱时在隔板10形成的间隔中回旋,防止灯箱外的空气通过间隙进入灯箱内,其中,位于后导纸辊8轴心上方的隔板10与其表面形成的间隙仅容承印材料通过,进一步增强了密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生,未经刘洪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