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具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0723.2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11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志强 |
主分类号: | A47L15/00 | 分类号: | A47L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厨具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厨具清洗装置。
技术背景
在餐具清洗领域,洗碗机被称为继洗衣机之后“人手的第二次解放”,被人们誉为新一代的“时尚家电”。它可以把消费者从烦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拥有多一点休息和娱乐时间。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还没有洗碗机,其拥有率只有0.9%左右,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保有量约在40万台左右。这表明洗碗机等厨具清洗产品在中国尚处于市场初始阶段,潜在的市场空间巨大。
国内洗碗机需求量目前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真正要走进国人的家庭生活中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国内洗碗机等的结构过分地仿照了国外产品,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洗碗机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而欧美一些国家使用的餐具主要是以盘子和刀叉,国人家庭用的餐具是以碗为主。因此,目前的洗碗机不太适用家庭,有待于洗碗机的改进,能够处理更多的餐具清洗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而又节水节能的厨具清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厨具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机主体和清洗头,清洗机主体通过传动杆与清洗头连接,清洗机主体还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杆驱动清洗头转动,用户可手持清洗头对厨具进行清洗,传动杆及清洗头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层,通过传动杆连接清洗机主体和清洗头,既有效实现对清洗头的动力驱动,又避免了清洗机主体受潮。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为软性材质。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传动杆,更加方便使用,使得用户使用时不受传动杆的限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厨具托盘架,所述厨具托盘架设置有夹紧装置。厨具托盘架用于放置待清洗的厨具,通过夹紧装置对厨具进行固定,清洗机利用清洗机头清洗放置在托盘上的碗盘等厨具。
所述厨具托盘架还设置有折叠盘托。折叠盘托可设置在托盘架的内壁两侧,使用时根据厨具不同选择弹出或者折叠,如需清洗体积较大厨具如锅、煲等,可不需要打开两侧折叠盘托,如清洗碗、碟等小型餐具,可以掀起折叠盘托,将碗碟放置上面,然后利用夹紧装置固定好餐具,之后启动清洗机电源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洗机主体还设置有控制动力驱动装置的变压调速装置。清洗过程可以根据厨具清洁程度调节清洗机转动速率从而实现对不同难易清洗物的处理工作。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采用马达。
所述传动杆与清洗头卡接。采用卡接方式,可方便更换清洗头。
本实用新型采用常用器件,使用安全并且大大降低制造成本,适用于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低廉,采用市面上常用的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同时便于维护;
2、易于操作,只需手持设备即可将厨具清洗干净;
3、具有环保节水,普通方式清洗厨具需要不断更换清水,其中现有洗碗机等也都存在耗水量大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性清洗大量厨具后再统一清水冲洗,有效的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4、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节约能源,相比而言,传统洗碗机、消毒柜等家电能源消耗巨大,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普通PC电源或者电池供电,能耗和占用空间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组成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厨具托盘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包括清洗机主体1,清洗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马达,清洗机主体1通过传动杆2与清洗头3连接,清洗机主体1通过电线4、电源插头5连接供电电源,清洗机主体1外表面还设置有手柄7和开关及调速旋钮8。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1所示,由电源11、开关12、变压器13、可变电阻14、导线15、马达M组成。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防水设计的清洗机主体1、清洗头3和一个厨具托盘架,清洗机主体1驱动清洗头3清洗放置在托盘架上的碗盘等厨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志强,未经孙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0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