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备有微型计算机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0404.1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3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何灌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灌昌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G06F13/00;B60L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大宇 |
地址: | 528415广东省中山市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备 微型计算机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特别是一种带有计算机硬件平台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相当一部分汽车上已经配备有音频播放器、光盘播放机、GPS导航系统和视频摄像头,驾乘人员可以用音频播放器听音乐,用光盘播放机看电影,用GPS导航系统了解车辆位置。人们不满足现状,在名称为“车载多媒体无线收放、卫星定位、无线通讯系统一体机”的发明专利(公开号CN1716892A)、名称为“车载计算机系统”的发明专利(公告号CN1283492C)、名称为“车载交通信息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512039Y)里更提出了在交通工具上配置微型计算机系统以便更加系统方便地管理现有的音像设备和导航设备以及作更多的信息处理工作的方法和方案。这几个发明的共同之处是利用现有技术的PC机或工业控制计算机去组建系统,但是事实证明这些计算机不适应在振动剧烈且温度高的交通工具上工作;另外,上述发明中未曾涉及由车载微型计算机实施移动话音通讯、图文传输、视频监控等功能,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备有微型计算机的汽车,包括底盘和发动机,它还包括微型计算机、显示器、音频播放器、GSM通讯模块、CDMA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GPS模块、话筒、摄像头、视频采集模块、视频记录装置和不间断电源装置。
微型计算机包括一个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存放在该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内;微型计算机具有一个以上的数据通讯接口,数据通讯接口连接到GSM通讯模块、CDMA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和GPS模块,微型计算机通过I/O接口同汽车的发动机控制计算机以及汽车的车身控制计算机联接。
摄像头安装在汽车的前方、后方和座舱内部,摄像头连接到视频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连接到视频记录装置和微型计算机的视频输入接口;视频采集模块连接到汽车后退档的位置传感器;话筒连接到微型计算机的声卡。
不间断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逆变器、干扰抑制器和外接充电接口;不间断电源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到汽车的供电回路,不间断电源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微型计算机、显示器、音频播放器、摄像头、视频采集模块、视频记录装置、GSM通讯模块、CDMA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和GPS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采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作为车载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存放载体,完全克服了一般微型计算机用硬盘作为操作系统的存放载体带来的不耐振动的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在汽车上装备微型计算机的可靠性。2.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通过数据通讯接口和视频输入接口放射连接到GSM通讯模块、CDMA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和GPS模块和摄像头而构建起一个智能移动通讯和定位终端,微型计算机能够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移动通讯网络,又能够方便地切换从GPS导航系统或不同摄像头所获得的图像。3.微型计算机同汽车的发动机控制计算机以及汽车的车身控制计算机建立联接,使汽车的主人能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对汽车进行监听、监视和遥控。4.不间断电源装置集成了干扰抑制器,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纯度,保证了在燃油发动机的强电磁干扰条件下微型计算机及其外设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本实用新型适宜装备各种类型的车辆。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不间断电源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示出在汽车上装备微型计算机的实施例,包括显示器2、音频播放器3,微型计算机1、GSM通讯模块4、CDMA通讯模块5、3G通讯模块6、GPS模块7、摄像头8、视频采集模块9、视频记录装置10、话筒11、光盘播放机19和不间断电源装置12。
显示器2是带触摸屏的液晶显示器,兼有键盘的功能,嵌装在仪表板旁边。音频播放器3是车用音响装置,具有音频功率放大、收音、磁带播放等功能,具有音频线路接入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灌昌,未经何灌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0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