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在审
申请号: | 200820049731.5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10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敖翔;王洛峰;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耕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 辉 |
地址: | 510010广东省广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可调 限束器 | ||
1.一种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包括光栅主体,光栅主体包括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两组扇形叶片,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及底部支撑座,顶板上设置有射线入口,底部支撑座上设有射线出口,底部支撑座上还固定设置有与肿瘤形状相同的适形块,该适形块高出两扇形叶片组的叶片底部位置,两扇形叶片组分居于射线入口的两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主体上还分别对应连接有用于移动每组扇形叶片以围成适形块形状的射线穿入孔的推拉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拉框、置于推拉框内的推拉钩轴及置于推拉钩轴上的推拉钩组,所述推拉钩组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每片扇形叶片单独移动的推拉钩,推拉钩的数目与扇形叶片的数目对应,所述推拉钩置于相邻的两扇形叶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后侧板上均设有弧形开口槽,在推拉装置的推拉框上设有弧形凸块,该弧形凸块卡合在所述弧形开口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扇形叶片的底部均设有用于支撑的底部支撑板,其顶部设有上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扇形叶片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使每片扇形叶片可呈弧线移动的弧形凹槽,在壳体上设有穿过其前后侧板的锁定螺栓,该锁定螺栓的上下两端面均为弧形面,其与弧形凹槽的凹面对应,所述锁定螺栓穿过每片叶片的弧形凹槽用于支撑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叶片底部设有便于推拉钩钩头进入的沟槽,该沟槽的内侧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推拉钩的钩头一侧面也为斜面,其与沟槽内所设斜面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扇形叶片分为第一叶片组及第二叶片组,所述第一叶片组由底部设有台阶的第一扇形叶片组成,所述第一扇形叶片沟槽位置处的底部高度低于第二扇形叶片相应位置高度,且第一叶片组的第一扇形叶片与第二叶片组的第二扇形叶片相邻且错开排布,置于中间部位扇形叶片薄,而其两边的扇形叶片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钩的厚度小于与其对应的扇形叶片的厚度,对应于第一扇形叶片的第一推拉钩的钩头的高度大于对应于第二扇形叶片的第二推拉钩钩头的高度,且每个推拉钩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推拉框底部连接的弹簧,与第一推拉钩对应连接的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弹簧轴上,与第二推拉钩对应连接的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二弹簧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扇形叶片的两侧均设有夹板,每组叶片均夹设在两侧的夹板之间,且所述每组叶片和每组推拉钩的数目为奇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可调限束器,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推拉钩两端部与推拉框之间、第一弹簧组的各弹簧之间以及第二弹簧组的各弹簧之间均设置有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耕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耕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7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弯腰辅助训练器
- 下一篇:敞开式单磁头旋磁治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