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毁式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8923.4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67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朱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因特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32;A61M5/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毁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防止意外刺伤的自毁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的注射器,为防止使用后针头保留在外面,造成意外刺伤和疾病的传播,大多使用自毁式注射器,如中国专利ZL200620141394.3及美国专利:pat5931813其自毁方式为针座内壁直接设置弹性倒刺一块或两块,针杆顶端设置为伞状结构,当针杆向前推进至弹性倒刺时,针杆顶端的伞状端头将弹性倒刺挤压使其向针座内壁方向弯曲,当针杆继续向前推进至伞状部分脱离弹性倒刺时,弹性倒刺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使弹性倒刺卡在针杆顶端伞状端头的下方台阶,形成自毁,当打针完成后回抽针杆,此时针杆的伞状端头在针杆回抽力作用下,由于和针座的弹性倒刺形成自毁,因此将针座及针头一同带入针筒内,从而完成注射器的自毁功能,此技术方案能较好完成注射器的自毁功能,防止针头保留在外从而意外刺伤造成疾病传播,但由于该弹性倒刺是直接设置于针座内壁,也就是在生产制造针座时就需同时直接注塑该弹性倒刺,因此造成在生产制造针座时产生脱模的困难,或者在脱模时损坏弹性倒刺,造成废品率较高,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直接设置弹性倒刺的在生产制造针座时不存在脱模的困难,或者脱模时不会损坏弹性倒刺,成本较低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包括针头、针座、针筒、针杆,所述针杆顶端设置伞状端头,伞状端头下方设置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中心孔的孔壁上设有一窗口,所述窗口内有一从所述窗口下边缘向上延伸的弹性挡块,所述弹性挡块的外表面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外露出所述针座的中心孔的外孔壁并与所述针筒内壁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没有在针座内直接设置弹性倒刺,因此在生产制造针座时不会产生由于脱模时弹性倒刺的损坏,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成品率较高,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毁式注射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座纵向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包括针头1、针座2、针筒3、针杆4,所述针杆4顶端设置伞状端头5,伞状端头5下方设置台阶6;其中所述针座2的中心孔的孔壁上设有一窗口7,所述窗口7内有一从窗口下边缘向上延伸的弹性挡块8,所述弹性挡块8的外表面设有一凸台9,所述凸台9外需出所述针座2的中心孔的外孔壁并与所述针筒3的内壁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在针座2的中心孔内壁并设有直接设置弹性倒刺,而是在所述针座2的中心孔壁设置带有凸台9的弹性挡块8,由于在现有注射器的公知技术中,所述针筒3的内壁和所述针座2的外壁时紧密装配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注射器装配时,由于所述弹性挡块8的凸台9外露于所述针座2的中心孔的外孔壁,因此所述凸台9受到针筒3内壁的横向挤压使所述弹性挡块8向针座2中心孔的方向倾斜,从而间接在所述针座2的中心孔内形成弹性倒刺结构,装配完成形成弹性倒刺结构的自毁式注射器与上述公知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在此不再一一叙述,本实用新型由于针座2在装配前并没有直接设置弹性倒刺,因此在生产制造时没有因为弹性倒刺的直接注塑而产生脱模的困难和损坏弹性倒刺发生(如图2所示),从而在生产注射器时成品率较高,成本降低,同时结构更加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因特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因特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89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