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盖板之注液孔结构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129.2 | 申请日: | 200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延;邢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770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美景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盖板 注液孔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池盖板之注液孔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参照图1和图2,在方形钢壳、铝壳锂电池的电池盖板10′上设置有注液孔11′,该注液孔11′用于方便注入电解液。制造过程中,需要将钢珠20压入该注液孔11′内,以达到密封锂电池的目的,操作人员通常通过镊子将钢珠20放在锂电池盖板注液孔11′上,然后通过平面小铁锤将钢珠20打入该注液孔11′内。然而,现有电池盖板10上的注液孔11′顶部111′的尺寸A与其底部112′的尺寸B一样大,藉此,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将钢珠20敲落到电池内部,造成电池短路、报废,而且若钢珠20敲落到电池内部而未能及时发现,电池势必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盖板之注液孔结构的改良,其可有效避免钢珠掉入电池内之问题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盖板注液孔结构的改良,包括设于电池盖板上的注液孔,该注液孔为梯形结构。
所述注液孔顶部向其底部呈逐渐收缩状。
所述注液孔底部尺寸较其顶部尺寸小0.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注液孔为梯形结构,且该注液孔的底部尺寸较其顶部尺寸小,从而装入钢珠时,该钢珠被有效夹紧于注液孔内,即使操作人员用力敲打钢珠亦不易将钢珠敲入电池内部,而且钢珠与盖板可更紧密的结合,达到不漏气、不漏液的功效,另外也不会增加电池成本、不影响电池外观亦不会因此而更改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之电池盖板的截面示图;
图2为现有技术之注液孔处的组装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电池盖板的截面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注液孔处的组装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盖板 11′、注液孔
111′、顶部 112′、底部
10、盖板 11、注液孔
111、顶部 112、底部
20、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其中,该注液孔11为梯形结构,且注液孔11顶部111向其底部112呈逐渐收缩状。假设该钢珠20的直径E为1.25±0.01mm,则该注液孔11之顶部111的直径C为1.20±0.01mm,而注液孔11之底部112的直径D为1.10±0.01mm,如此,该注液孔底部D比顶部C小0.1mm。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针对电池盖板10之注液孔11结构的一种改良,其注液孔11为梯形结构,且注液孔11顶部111向其底部112呈逐渐收缩状,最好是注液孔11底部112尺寸较其顶部111尺寸小0.1mm。使操作人员在敲钢珠20时不易将钢珠20敲入电池内部,使钢珠20与盖板10更紧密的结合不漏气、不漏液,而且不会增加电池成本、不影响电池外观亦不会因此而更改工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盖板注液孔结构的改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面压电晶片研磨装置
- 下一篇: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