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095.7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1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勇军;唐国强;冯玉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05;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活动插头装置的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源适配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电源适配器一般均具有壳体、插头装置、印刷电路板及接口;其中,插头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接口用于供一电子产品插入,从而达成为电子产品充电等功能。
为方便携带,电源适配器的插头装置现多采用活动式,即插头装置具有一转轴及并列设置在转轴上的插接件,插接件通过转轴枢接在壳体内,使用时将插接件旋出壳体以与一电源插座连接;使用后,将插头装置的插接件收回。为保证使用时插接件始终处于凸伸状态、不使用时始终处于收回状态,该电源适配器一般还在其壳体内设置有夹持片,以夹持转轴,从而使插接件稳定于设定位置。
然而,上述若电源适配器其它部分对插头装置稳定于设定位置的作用力较大,在将插头装置旋出或收回时则需要对插头装置施加的操作力较大,从而容易对其他部分元件造成损坏,亦会产生较大噪声;若电源适配器其它部分对插头装置稳定于设定位置的作用力较小,则难以保证将插头装置稳定于设定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插头装置易于旋出和收回且能可靠地稳定于设定位置的电源适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包括包括基座、插头装置及至少一弹片。插头装置枢接在基座上,插头装置包括固持块,固持块具有一呈弧形的抵接面,固持块上固持有插接件,该插接件两端均凸伸出固持块以形成插接端及抵接端。该弹片一端固持在基座上,另一端具有的一呈弧形的抵接部;弹片的抵接部抵接在插头装置的固持块的抵接面上;插接件的抵接端可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或分离。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通过将弹片一端固定在基座上,使该弹片向插头装置施加一弹性力,从而可靠地稳固插头装置于设定的位置;并且由于插头装置的固持块的抵接面呈弧形,使得插头装置在转动过程中固持块与弹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从而易于将插头装置旋出和收回。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移去基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插头装置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插头装置折合时的剖视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源适配器 1 基座 10
基板 11 侧板 12
收容腔 13 收容槽 14
底壁 141 侧壁 142
凸露槽 15 第一锁固部 16
定位柱 17 第一枢接部 18
第一枢接槽 181 固持板 19
卡持孔 191 承载架 20
基部 21 第二锁固部 22
第二枢接部 23 第二枢接槽 231
卡持部 24 卡持块 241
第一定位孔 25 螺栓 30
插头装置 40 转轴 41
固持块 42 抵接面 421
插接件 43 插接端 431
抵接端 432 弹片 50
固持部 51 第二定位孔 511
接触部 52 凸起 5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