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线圈成形机的成形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3266.4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晏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晏良锋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4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100四川省南充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线 成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订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线圈全自动高速成形机的成形机构。
背景技术
台历、挂历、书本等活页多通过双线圈进行装订,这种双线圈主视方向为梳齿形状,大齿和小齿对称分布于左右两侧,双线圈的截面为C形状,装配上活页装订好之后双线圈的截面受压变成大致的O形状,双线圈上的活页可360°自如翻转,也可180°平铺在桌面上观看和写作,相当实用。
现有的一种双线圈成形机,由依次固定在机架上的导线机构、绕线机构、整直机构、送线机构和成形机构组成,实际生产中,冷拉丝先经过导线机构整形,然后被绕线机构和整直机构加工成梳齿状的线排,再送至成形模加工成C形双线圈,最终得到双线圈成品。
这种成型模包括上下设置的凸模和凹模,凸模上设有C形圆弧面,凹模上对应设置有C形模腔,线排置于凸模和凹模之间,凹模和凸模合拢时对线排施力使之成为大致的C形,当凹模和凸模施力过小时,线排不能充分成形,凹模和凸模施力过大则容易损伤丝线,导致成品率降低,因而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充分成形且不易伤线的双线圈成形机的成形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线圈成形机的成形机构,包括大致成C形截面的下模、设置在下模正上方的上模、以及分别设置在上模左右两侧可上下移动的成型模块,所述的两成型模块之间的距离与下模的宽度匹配,成型模块底部朝向下模一侧为圆弧形。
作为改进,所述下模中间设置有穿透槽,穿透槽内置送线齿轮,传送齿轮顶端高于下模上端面。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穿透槽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模的头部和尾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线排位于下模上时,上模下降将其固定住,两侧的成型模块向下行走,对线排施力,成型模块行走到最底端时线排被折弯,相较凹凸模能充分成形,由于成型模块底部为圆弧形,下模左右两侧也为圆弧形,线排两端延伸出下模的部分受到的是其法线方向的力,施力过大时也不易伤线,实用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双线圈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双线圈成形机的成形机构,包括大致成C形截面的下模6、设置在下模6正上方的上模9、以及分别设置在上模9左右两侧可上下移动的成型模块8,所述的两成型模块8之间的距离与下模6的宽度匹配,成型模块8底部朝向下模一侧为圆弧形。
实际生产中,丝线依次绕过轴向分别为X、Y和Z方向的多个导轮,然后进入垂直布置的两组整直系统,然后进入绕线整直机构加工成梳齿状线排,再进行成形。
当线排位于下模6上时,上模9下降将其固定住,两侧的成型模块8向下行走,对线排施力,成型模块8行走到最底端时线排被折弯,相较凹凸模能充分成形,由于成型模块8底部为圆弧形,下模6左右两侧也为圆弧形,线排两端延伸出下模6的部分受到的是其法线方向的力,施力过大时也不易伤线,实用性大大增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下模9中间设置有穿透槽,穿透槽内置送线齿轮7,传送齿轮7顶端高于下模上端面,线排置于下模9上时,传送齿轮7转动时其条齿便可带动线排行走。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穿透槽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模9的头部和尾部,头部传送齿轮7转动时将线排送到上模6下方成形,成形完毕后尾部的传送齿轮7转动将线排送走。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当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晏良锋,未经晏良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3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面式电子控制送料架
- 下一篇:玩具车自动识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