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3233.X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5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袁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6 | 分类号: | B29C45/46;B29C45/76;B29C45/74;B29C45/23;B29C45/20;B29C45/1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注肩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注肩机上的吐塑装置。
[背景技术]
软管包装袋一般由一端开口的软管筒和粘接在软管筒口处带连接嘴的软管肩以及帽盖组成。管筒和管肩可采用如下方法粘接成型:一种是先预制成管肩,再将管肩与管筒采用高频电磁波焊接的两步成型法;另一种则是在制肩模具上同时把管筒注接上去的一步成型法。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需要生产符合规格的管肩,管肩的好坏直接影响被包装物的保存质量,而形成软管肩部需要依靠注肩机。
现有的注肩机上的吐塑装置,其注射量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机体内螺杆轴在机筒内的行程得以实现。然而,采用单一的螺杆轴工作时,机筒内熔融塑料压力难以控制,使得吐料口模出料误差大,影响制造出来的注肩形状、大小;同时,将机筒直接与吐料口模相连,熔融塑料存储空间小,而螺杆轴工作为间歇式转动,预熔融塑料量小,相同情况下选用大尺寸螺杆轴则能耗大,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存储熔融塑料量大、可有效控制吐塑量大小,从而保证注肩大小、形状的一种软管注肩机上的吐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包括有机体,机体上设有一机筒、螺杆轴以及驱动螺杆轴的驱动件,机体上还设置有吐塑阀装置,所述机筒上部开有进料口,机筒圆周设置有加热圈,螺杆轴装在机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下方与吐塑阀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或与连接通道相通的其它熔融料室内设置有与驱动件相连的压力感应器;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下方装有一分料体,分料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通道相通的多个吐料通道;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位于分料体上,分料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加热连接通道内熔融塑料的加热管和控制加热管的吐料温度感应器;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吐塑阀装置包括有位于分料体下方的吐料口模和位于分料体上方的转轴,转轴上装有偏心体,所述连接通道中装有可将其内熔融料压入各吐料通道内的推杆,偏心体与上述推杆连接,所述吐料口模有多个,各吐料口模对应安装在各吐料通道出口处;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料口模包括有阀体,所述吐料温度感应器安装在阀体上,阀体内装芯轴,芯轴与所述推杆相连,阀体下部设置喷嘴,喷嘴下方设置气嘴,气嘴与阀体上的进气通道相通;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也设置加热圈;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圈工作的温度感应器;
如上所述的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机筒下方与吐塑阀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在机筒内熔融的塑料可以暂存储连接通道内,从而增大了本实用新型储料量,这样,在不影响吐塑阀装置工作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机筒内螺杆轴工作压力,避免采用大尺寸、大能耗的螺杆轴;
2、连接通道或与连接通道相通的熔融料室内设置有与驱动件相连的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压力值来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使得连接通道熔融料压力恒定,确保吐塑阀装置单次吐料量稳定,从而保证做注肩的形状、大小,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3、机体下方装有一分料体,分料体上设有与连接通道相通的两个吐料通道,吐塑阀装置设置有安装在各吐料通道下方的两个吐料口模,这样,吐塑阀装置每工作一次可注肩两个,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吐塑装置内部结构主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料体内部结构主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吐料口模内部结构主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软管注肩机的吐塑装置,包括有机体1,机体1上设有一机筒2、螺杆轴3以及驱动螺杆轴3的驱动件4,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4为伺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3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