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二氧化碳充气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2570.7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68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二氧化碳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充气机,特别是将二氧化碳作为扩充剂充入病人结肠等部位的充气机。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生在做结肠检查时,一般采用纤维结肠镜;在做结肠镜时用纤维结肠镜直接插入肛门,进入结肠内,由外向内慢慢进入,由此给病人带来的不但是肉体的痛苦,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医学发展,现在采用CTC虚拟结肠镜对结肠进行检查,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CTC没有出血、结肠穿孔危险等问题,也无需静脉麻醉。这种检查可以获得的图像数量庞大。同时避免病人检查时的痛苦和不安。采用CTC虚拟结镜时,必须将结肠扩充。现在国内医院是采用空气作为扩充剂充入结肠内。这样的缺点是空气不易经体内排出。
在国外(美国)也有用二氧化碳作为扩充剂的充气机,如附图1所示,现有产品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减压稳压阀14直接向人体供气,附图中,还设置有电磁阀16、电控节流阀17、电子卸压阀18、流量检测装置20,以及CO2气罐11、手动节流阀12、压力检测仪13、机械卸压阀15、压力检测仪19、水汽过滤器21。由于本产品设计采用了直接供气,经减压的二氧化碳气体未经缓冲区域,也没有单向气体控制,存在不安全隐患;而且人体不适时,体内气体不能排放出来。
综上所述,目前用于CTC结肠镜的二氧化碳气体充气机,在性能上存在如下缺点:
1)这种装置安全性能差;
2)当病人感到不适时,不能随时结肠排气降压;
3)体内废气容易倒流,造成交叉感染;
4)操作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二氧化碳充气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减压稳压阀、补气电磁阀及流量检测装置等,其还设置有一减压气体缓冲装置;
上述的气体缓冲装置包括补气电磁阀、缓冲袋、充气电磁阀等;
上述的气体缓冲装置的补气电磁阀一端与减压稳压阀连接,另一端接缓冲袋,缓冲袋的另一端接充气电磁阀,气体由充气电磁阀经真空泵输出;缓冲袋上设置有压力检测仪;
上述的充气机还设置有排气电磁阀,减压后的气体经真空泵、电控节流阀然后通过四通管分别接排气电磁阀、压力检测器及水汽过滤器,气体由水汽过滤器输送至人体。
本实用新型充气机有一个与供气气罐紧密连接的进气口,二氧化碳气体经减压稳压阀减压后通过补气电磁阀到达缓冲袋,并通过压力检测对缓冲袋进行监控,当压力到达额定压力值时,补气电磁阀自动关闭。
开启充气电磁阀及真空泵,缓冲袋里的气体经充气电磁阀和流量检测,由真空泵输出。流量检测可检测到输入结肠的气流量。并通过压力检测检测结肠内气体压力。当目前压力等于用户设定的压力时,气流停止,结肠压力将达到固定。
真空泵具有单向性,气体只能从一端进去另一端出来,可以防止体内废气倒流、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从而彻底避免了现有产品性能的缺陷。
在充气过程中,如果病人有不适时,气体可由排气电磁阀排出。本实用新型充气机可以设置遥控控制电路,整个过程可以通过遥控来操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作为医疗器械,本设计安全性尤为凸出;
(2)对体内压力和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3)当病人有不适时,气体可由排气电磁阀排出;
(4)不会发生气体倒流,防止交叉感染。
(5)整个过程可通过手动设置和遥控来操作,简单方便且避免对医生造成辐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充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附图2所示,在向结肠充气前首先打开CO2气罐1上的手动节流阀2,CO2气体通过压力检测3来检测气罐1的压力,并在充气机面板上显示气体的供应状态。
CO2气体经减压稳压阀4进行减压后,压力将减到减压稳压阀4所设定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2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