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混凝土防渗墙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787.6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富;程观富;陈景富;王天星;冯立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混凝土 防渗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防渗墙。
背景技术
在水资源和水利工程中,常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地下土层防渗,采取在地面施工挖槽,泥浆固壁保持槽孔稳定,泥浆下导管浇灌混凝土形成防渗墙。防渗墙采用的材料,并无统一规定,一般采用刚性混凝土较多,也有采用塑性混凝土或半塑性混凝土。总体上,均采用单一材料的防渗墙,即不管土层性质如何及水头高低,要么采用刚性混凝土,要么采用塑性混凝土或半塑性混凝土。但对于复合地层(下部为强透水砂或砂砾层,上部为弱透水粘性土层),采用单一材料的混凝土防渗墙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度较低,不适合应用于下部砂砾层中;刚性混凝土过于刚硬,在上部粘性土层中容易折断或开裂。
刚性混凝土:一般指弹性模量E≥10000MPa,抗压强度R28≥10MPa的混凝土;塑性混凝土:一般指弹性模量E≤2000MPa,抗压强度R28≤5MPa的混凝土;半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混凝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复合地层(下部为强透水砂或砂砾层,上部为弱透水粘性土层)采用单一材料的混凝土防渗墙具有明显不合理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混凝土防渗墙。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组合式混凝土防渗墙包括上部墙体、下部墙体和中间过渡段,
所述上部墙体为塑性混凝土,下部墙体为刚性混凝土,中间过渡段为半塑性混凝土。
所述塑性混凝土上部墙体设计指标为:抗压强度R28=3-5MPa,弹性模量E=1000-2000MPa,渗透系数k=10-6-10-7cm/s;
所述刚性混凝土下部墙体设计指标为:抗压强度R28≥10MPa,弹性模量E≥10000MPa,渗透系数k=10-8-10-9cm/s;
半塑性混凝土中间过渡段设计指标为:抗压强度R28=5-15MPa,弹性模量E=2000-10000MPa,渗透系数k=10-7-10-8cm/s;
所述下部墙体高度L1:L1=嵌岩深度d+砂砾石层厚度+伸入上部土体中长度s,
所述中间过渡段高度L2:L2=4-7米,
所述上部墙体高度L3:L3=墙体总高度L-刚性混凝土高度L1-过渡段高度L2。
所述嵌岩深度d:新鲜岩石不小于0.5m,或风化岩石不小于1.0m。
所述刚性混凝土伸入上部土体中长度s:一般s=H/6-8,其中H为上下游水位差。
组合式混凝土防渗墙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根据墙体承受的水头大小,采用相应的抗渗性材料,满足防渗安全要求,降低工程造价。②上部采用塑性混凝土,增加其适应变形的能力,减小对下部刚性混凝土墙体的约束,减小地层沉陷产生的墙体附加垂直应力,改善整个防渗墙的应力状态。③塑性混凝土与粘性土层之间的粘结性能好,结合紧密。用于大坝防渗,对坝体或大坝粘土心墙的劈裂破坏作用小,有利于保证坝体的完整性和整体性。④下部墙体承受较高的水头和较大的应力。刚性混凝土强度高,抗渗性能好;其与强透水砂砾层下部的基岩结合好,增强其与基岩接触面抗冲刷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塑性混凝土,2—刚性混凝土,3—过渡段,4—粘性土坝体,5—砂砾石透水层,6—坝基面,7—基岩面,8—基岩,9—水库正常蓄水位,10—坝顶,11—坝下游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复合地层在水资源和水利工程中是常见的,因河床地层沉积的地质特点,下部一般为粗颗粒强透水砂砾层,上部一般为细颗粒弱透水粘性土层,在深厚覆盖层河床上修建挡水工程,常遇到这种地层。在老水库除险加固或新建土坝工程中,大坝底部为砂砾石强透水层,其上为土质坝体或粘土心墙的实例很多。对于复合地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是适用的。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未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座便器
- 下一篇:16孔位电子花枕的选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