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容量金属陶瓷气体放电三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0311.0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1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祥;姜厚玺;刘俊;陈修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电子管厂 |
主分类号: | H01T1/15 | 分类号: | H01T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金属陶瓷 气体 放电 三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信号设备防感应雷电用气体放电三极管。
背景技术
常规铁路信号有线通信设备所用的气体放电管工频耐流一般为5A级。其结构是有2个端电极,1个中间电极和2只瓷管配套组成,端电极内面与瓷管内腔中放电头的顶面接触,端电极为平板结构,中间电极较扁平,瓷管高度较低。这种结构的缺陷是:端电极与瓷管封接面小,绝缘强度低,耐强电流冲击能力弱,接电状态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接触良好且绝缘强度高的大容量金属陶瓷气体放电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个中间电极连在2只瓷管之间,在2只瓷管端头各固定一个端电极,端电极内面与瓷管内腔中放电头的顶面接触,端电极为圆筒形且在与放电头的接触面上形成中间凹进、四周凸出的结构;将放电头的非接触面端的外表面压制成网格状,形成网坑。
本实用新型将端电极由平板形改为圆筒形,进一步增大电极接触表面积,便于安装时保持良好的接电状态,同时也加大了电极自身的热容量,增大了抗电绝缘强度。
由于感应雷电流的冲击强度比较大,就要求气体放电管的耐流能力也要足够高,本实用新型工频耐流能力可达10A或20A,可防止一切对铁路信号设备发生的人为或自然的侵害事故,能够防护因大功率电器开关操作和高电压意外碰接等原因在线路上形成的过电压冲击,同时也能够防护感应雷在线路上造成的更强大的浪涌电压冲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采用管料或棒料车制1个中间电极5,将这1个中间电极5连在2只安装有画碳线的金属化绝缘瓷管3之间,在瓷管3和端电极1之间以焊帽2套封固定焊接。端电极1采用厚度为0.3mm的带料压延而成,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刚性。在瓷管3两端的内腔中安装放电头4,将端电极1与放电头4用钎焊连接,使端电极1的内面与放电头4的顶面接触。端电极1为圆筒形且在与放电头4的接触面上形成中间凹进、四周凸出的结构。
将放电头4的非接触面端的外表面压制成网格状,形成网坑6的形状,将电子发射材料涂于该网坑6内,可抑制其伴随放电发热而导致的阴极蒸散现象。
现有技术中端电极1的高度h一般为0.5mm、中间电极5的高度H为1.5mm、端电极1与中间电极5之间的绝缘距离d为3.6mm,本实用新型的端电极1的高度h为5mm,中间电极5的高度H为16mm,两个端电极1与中间电极5之间的绝缘距离为d为6mm。通过增加端电极1高度、延长中间电极5与两个端电极1之间的绝缘距离以增大抗电绝缘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封装成型后,对金属端电极1进行防蚀处理以增强其环境适应性,对瓷管3表面进行防污防水处理以增强其绝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电子管厂,未经镇江市电子管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0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浪潮力空气压缩机
- 下一篇:CO2工质造纸厂余热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