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便携式帐篷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0184.4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6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便携式 帐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便携式帐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自驾车外出或郊游时,需要一款易于携带且可以遮阳的帐篷,而现有的帐篷大多为独立设置且体积较大,因此需要单独携带,一旦忘记就会带来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便携式帐篷,其直接安装在车体内,携带方便且操作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便携式帐篷,本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固定部和遮阳部,所述的固定部设置在两厢车的车厢内或三厢车的后备厢内,固定部自车内向车外顺延形成遮阳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帐篷设置为固定部和遮阳部,而固定部设置在两厢车的车厢内或三厢车的后备厢内,因此本帐篷为随车携带,从而杜绝了外出郊游忘记携带帐篷的可能性,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固定部自车内向车外顺延形成遮阳部,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操作比较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第一级导轨伸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二级导轨伸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二、三级导轨全部伸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固定部和遮阳部,所述的固定部设置在两厢车的车厢内或三厢车的后备厢内,固定部自车内向车外顺延形成遮阳部。
图1中为三厢车,固定部设置在三厢车的后备厢内,当需要使用时,将后备箱门70打开,并将遮阳部伸展至车体外侧即可;图2中为两厢车,当需要使用帐篷时,掀开后车门60,将遮阳部伸展至车体外侧即可。
所述的固定部有多种固定位置可供选择,比如固定部可以设置在三厢车的后备厢的底端面,或者设置在两厢车的车底板位于车尾部分的上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部为固定在两厢车的车顶底侧或三厢车的后备厢内部顶侧的支架10,支架10向车体外侧延伸形成遮阳部。
如图1所示,支架10设置在三厢车的后备厢内部顶侧,再如图2所示,支架10固定设置在两厢车的车顶底侧,上述两种设置方式,不但操作较为方便,而且也不会影响车体内其它物体的布置,故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车体内的空间。
如图3~6所示,所述的遮阳部包括骨架20以及满布在骨架20上的篷布30,骨架20的一端与支架10相连。
骨架20构成了遮阳部的主体部分,骨架20与支架10有多种连接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骨架20与支架10之间为叠合式配合,伸展在车体外侧的骨架20的下侧设有固定在地面的杆件40。
所述的叠合式配合,也即骨架20与支架10重叠在一起,其实现的方式也有多种,比如骨架20与支架10之间采用滑动配合,或者骨架20折叠在支架10的下侧。采用叠合方式连接不但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的体积,缩小其占用空间,而且安装拆卸也比较方便;如图1、2所示,杆件40的设置改善了遮阳部的受力状况,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骨架20也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网格状的钢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骨架20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导轨21,导轨21与所述的支架10为滑动配合,导轨21之间设置有支撑篷布的支杆22。
导轨21的设置可以使得骨架20很方便地从支架10上导出,而导轨21与其间设置的支杆22共同组成了骨架20的整体结构,不但易于操作安装,还较好地支撑了篷布;支杆22可以和导轨21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使用镶嵌或扣合等方式与导轨21相配合,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如图3~4所示,所述的导轨21设置为三级,导轨21之间互为滑动配合。
导轨21设置的级数太少,将使得遮阳部的面积较少而不便于使用,设置的级数太多,又使得安装拆卸较为繁杂,且增加了成本;三级导轨21不但结构合理,而且遮阳效果和成本均较为适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的导轨21设置为三级,第一级导轨211与第二级导轨212之间为滑动配合,第二级导轨212与第三级导轨213为折叠配合。
上述设置方式不但操作简便,而且故障率较少,使用寿命较长;如果车内空间许可,第一级导轨211与第二级导轨212之间也可以采用折叠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01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交车站点自动告知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考试专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