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立式自吸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6089.7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巫进;俞志君;许海明;唐晓晨;郭红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0 | 分类号: | F04D9/00;F04D1/00;F04D29/00;F04D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水泵,特别是一种在泵轴上设有自吸装置的船用立式自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船舶机舱是主辅机集中安装地,由于机舱面积有限,对所配载的主辅机占地尺寸有较严格限制。立式离心泵相对于卧式离心泵占地面积小,平面结构紧凑,正由于此特点,立式离心泵广泛应用于船舶供、排水系统中。但是,立式离心泵也有其结构缺点,即泵叶轮在液面之上,泵启动阶段不具备自吸能力,现有船用立式离心泵都靠外接自吸装置助泵启动阶段的自吸。由于外接的自吸装置由空压机和驱动装置等实体组成,安装时必然要挤占船舶机舱有限的位置,而且增加操作程序和配套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形成自吸过程短,而且不占用船舶机舱安装位置的船用立式自吸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船用立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部、管道、托架、电机和自吸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自吸装置固定连接在托架内,自吸装置以泵部的泵轴为动力轴,泵轴与定子配合段设有径向槽与两只滑片间隙配合,两只滑片之间设有弹簧,泵轴外径小于定子内径且偏心配置,定子由端盖与泵轴密封配合,定子一侧分别设有径向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通过管道和接头与泵部的吸水口相连接,随泵轴高速转动的滑片在离心力和弹簧共同作用下径向端面与定子内壁交替接触配合,构成A、B两个相互密封且容积交替变化的腔体。
上述自吸装置直接设在泵轴上,泵轴与定子处于偏心状况,泵轴与定子配合段径向孔中两只滑片在离心力和压力弹簧的共同推动下,两只滑片径向外端面始终与定子内孔接触配合,滑片随泵轴旋转在定子内腔中产生交替性的径向变化。吸气口的口径大于排气口的口径,提高自吸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设在泵轴上的自吸装置为同体结构,不占用泵外部空间面积,占地少。
2、自吸装置由泵轴直接驱动,不需另设控制装置,操作简单。
3、自吸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面图,图示自吸装置的轴向剖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所示的船用立式自吸离心泵,它包括泵部1、管道2、托架3、电机4和自吸装置5。所述自吸装置5以泵部1的泵轴1.2为动力轴,泵轴1.2与定子5.1配合段设有径向槽,两只滑片5.5置于径向槽中呈间隙配合,两只滑片5.5之间设有压力弹簧5.6保持一定的推力。泵轴1.2偏心置于定子5.1内腔中,定子5.1由端盖5.2与泵轴1.2密封配合,定子5.1外壁固定连接在托架3内。定子5.1一侧设有径向吸气口5.3和排气口5.4,吸气口5.3通过管道2和接头2.1与泵部1的吸水口1.1相连接。本实施例是CLHZ125-100-17船用立式自吸离心泵,其流量Q:160m3/h,扬程H:0.32MPa,转速n:2900rPm,配用功率P:22KW。实际应用时启动电机4,泵轴1.2由电机4高速带动,滑片5.5在离心力和压力弹簧5.6共同作用下,径向外端面与定子5.1内壁交替配合,构成两个相互密封且容积交替变化的腔体。本实施例吸气口的口径为100mm,排气口的口径为80mm,泵轴作逆时针旋转,一方面A腔的容积由小变大,产生局部负压,负压通过管道2吸入泵部1内腔的空气,另一方面B腔的容积同期由大变小变化,吸入的空气被压缩后排出。泵轴1.2持续旋转使泵载的自吸装置持续工作,当泵部1内腔低于大气压,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自动流进泵部1内,随泵轴1.2旋转的泵叶轮将水排出而完成自吸,实现自吸时间为41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6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