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络筒机上倒筒子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5454.2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3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姜卫峰;石武铎;施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白兔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00 | 分类号: | B65H5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100江苏省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络筒机上倒 筒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络筒机上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络筒机上倒筒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棉纺织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飞管,成形不良,中途落筒等种种原因生产大量小筒脚和坏筒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就需要采用倒筒子的模式,由于国产1332M型络筒机,张力控制不理想,打结质量差,并且在回倒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毛羽,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外观,而村田公司设计的倒筒装置结构复杂,装拆烦琐,且价格昂贵,不适用于批量和临时突发性倒筒,因此对该倒筒子装置的设计改造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络筒机上倒筒子的装置,其结构简单,按装方便,一次按装,无需拆卸。随时可用,不影响正常生产,并且可以大量减少资金投入,倒出的筒纱外观成行好,质量稳定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络筒机上倒筒子的装置,由前导纱器和后导纱器构成,所述前导纱器和后导纱器均由导纱口、固定圈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前导纱器和后导纱器下端的导纱口均由连接杆绕成圆圈形状,所述的前导纱器固定于气圈跟踪器的下方,所述前导纱器的导纱口对准气圈跟踪器的中心;所述的后导纱器由螺母固定在络筒机槽钢机架上。
前导纱器和后导纱器的导纱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后导纱器导纱口低于前导纱器导纱口。
前导纱器和后导纱器的导纱口均光滑、无毛刺。
前导纱器通过固定圈用螺丝和垫片固定于气圈跟踪器的下方,所述的后导纱器通过固定圈用螺母固定在槽钢机架上。所述前导纱器选择一根长220-250mm直径为1.8-2mm铁丝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所述的前导纱器固定于气圈跟踪器的下方,所述前导纱器的导纱口对准气圈跟踪器的中心。后导纱器选择一根长320-350mm采用2.8-3mm铁丝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钢性,防止其筒子在回倒过程中,因纱线产生的气圈而产生抖动,增加断头,损伤纱线。在倒筒完毕,需正常络纱时,可将前导纱器推向后方,使之不影响气圈跟踪器上下动作即可。前导纱器和后导纱器的导纱口均光滑、无毛刺,以免损伤纱线,造成断头,增加羽毛。
在日本村田21C型自动络筒机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按装方便,一次按装,无需拆卸。随时可用,不影响正常生产,完全代替进口配件,成本低廉,实现批量倒筒,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前导纱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后导纱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导纱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导纱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前导纱器1和后导纱器2构成,前导纱器1和后导纱器2均由导纱口4、固定圈7和连接杆8组成,前导纱器1和后导纱器2下端的导纱口4均由连接杆8绕成圆圈形状,前导纱器1固定于气圈跟踪器3的下方,前导纱器1的导纱口4对准气圈跟踪器3的中心,后导纱器2由螺母5固定在络筒机槽钢机架6上,前导纱器1和后导纱器2的导纱口4均光滑、无毛刺。前导纱器1选择一根长320-350mm直径为1.8-2mm铁丝加工制成,后导纱器2选择一根长320-350mm采用2.8-3mm铁丝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钢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白兔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白兔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5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