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扭转导卫的导辊轴间距的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4018.3 | 申请日: | 200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9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庆云;曹文明;刘希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东方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2 | 分类号: | B21B15/02;B21B39/34;B21B39/14;B21B39/2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601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扭转 辊轴 间距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轧钢连轧系统中用于轧制棒材的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在棒材轧制过程中使用的滚动扭转导卫导辊轴距离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轧钢设备中导卫装置是必用设备,而滚动扭转导卫装置是其中常用的。对于滚动扭转导卫而言,两扭转导辊轴之间距离的调整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轧制过程是否顺利。当今常见的滚动扭转导卫导辊轴是偏心轴,轴端带一直径较大的圆盘,其上沿圆形分布有若干按规律排列的腰形孔。调整时,将轴转动到某个位置后,用螺钉穿过腰形孔将导辊轴定位。由于两导辊轴是各自独立调节的,导致调整时费时费力,调整范围小且同步性、对称性差,又由于导辊轴的偏心是用螺钉来定位的,因零部件频繁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导致定位螺钉经常出现松动,致使两导辊轴相对于轧制中心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导卫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也易出现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动扭转导卫的导辊轴间距的调整装置,便于将滚动扭转导卫的导辊轴的间距进行同步、对称、无级地调整,并能可靠的予以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动扭转导卫的导辊轴间距的调整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滚动扭转导卫箱体上的相互平行的上、下导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导辊轴同向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旋向相反的偏心斜齿轮,所述的箱体侧壁上安装有蜗杆,蜗杆两端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与上、下导辊轴端部的偏心斜齿轮啮合。
所述的滚动扭转导卫的导辊轴间距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上有一孔,孔内置有锁紧销,锁紧销中部有段圆弧面,其半径比蜗杆的半径稍大,且与蜗杆相配合,锁紧销伸出于箱体之外的部分为螺纹段,安装有一螺母,拧紧螺母时将使得锁紧销的圆弧面紧紧抵住蜗杆,蜗杆被锁死。
在滚动扭转导卫的箱体上,有两个轴心平行的扭转导辊,导辊轴通过其中间穿过,从而将扭转导辊连接于箱体上,同一端装有斜齿轮,在箱体的侧壁装有一蜗杆,蜗杆的轴线与导辊轴呈垂直状态。蜗杆的两端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与一个偏心斜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导辊轴间的间距同步、对称、无级地调整,并能可靠的予以锁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滚动扭转导卫的导辊轴间距的调整装置,包括安装于箱体3上的相互平行的上、下导辊轴4,其一端固定有偏心套5并安装于箱体3上,经由导辊轴端的开槽螺母6予以固定,另一端套装有偏心斜齿轮2,偏心斜齿轮2安装于导卫的箱体3中,箱体3侧壁内安装有蜗杆1,蜗杆1两端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与上、下导辊轴4端部的偏心斜齿轮2啮合。采用蜗杆——斜齿轮机构的形式,来实现的上、下导辊轴4间距的调整。当蜗杆1转动时两偏心斜齿轮2会按相反的旋向同步发生转动,由于上、下导辊轴4安装在斜齿轮的偏心孔内,从而实现上、下导辊轴4间距的调整。在箱体3上安装有一锁紧销7,锁紧销7中部有段圆弧面,其半径比蜗杆1的半径稍大,且与蜗杆相配合,锁紧销7伸出于箱体3的部分为螺纹段,安装有一螺母8,当拧紧此螺母时,会拉动锁紧销7向外移动并紧紧压住蜗杆1,把蜗杆锁住,以防松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东方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东方冶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4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举升装置
- 下一篇:陶瓷膜支撑体用α-氧化铝粉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