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114.6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0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雷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58;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屏蔽电磁波的金属遮蔽壳体。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是电子通信设备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的导电回路和信号通路在有电流经过时,都会辐射出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这些电磁波的频率与其它电子元件的工作频率相近或者相同,则会影响到这些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和工作性能,如果这种电磁波产生在手机等一些需要通过电磁波来传输信号的通信设备中,则会对通话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或者消除这种不良电磁干扰,通常会在电子通信设备的相关电子元件周围覆盖一个由金属导电材料所制成的金属屏蔽壳体,金属屏蔽壳体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吸收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电磁波,并且可通过静电释放装置将其上多余的静电荷释放。金属遮蔽壳体一方面解决了电磁干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保护电子元件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罩覆于电子元件上,而电子元件有时会出现异常状况,为了更方便的维修或者替换异常的电子元件,通常将该金属遮蔽壳体设计为两件式。在之前业界通常的金属遮蔽壳体的设计当中,两件式的金属遮蔽壳体通常包括有一个防护顶面和一个固定侧框,防护顶面的侧边朝同方向弯折有卡持片,卡持片的一个侧面突出设置有若干干涉凸包,固定侧框与干涉凸包相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有数量相等的干涉孔,所述干涉凸包与干涉孔互相干涉卡持,共同起到固定防护顶面和固定侧框的作用。
前述的防护顶面与固定侧框干涉固持的方式已经在业界应用了较长时间,有着良好的实用效果,但也存在着影响其使用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不利因素。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在表面积很小的卡持片和固定侧框上所冲压形成的干涉凸包和干涉孔通常会因为冲压的位置精度不够,或者是大小精度不够,造成两者的干涉卡持定位不准确,卡持力不够,从而使整个防护顶面固定不稳,金属遮蔽壳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而其屏蔽电磁波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的金属屏蔽壳体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防止电磁干扰前提下,防护顶面和固定侧框能够稳定固持的金属遮蔽壳体。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个用于防止电磁干扰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一个防护顶面和一个固定侧框,其中防护顶面包括一个平板状的平板部,平板部的侧边缘沿防护顶面和固定侧框的接插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若干压持臂;固定侧框包括一个边框,所述边框的侧边缘沿防护顶面和固定侧框的接插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侧壁;其中,至少有一对相邻的压持臂之间设有一个卡持部,边框与前述卡持部相对应的部分,向远离边框的方向延伸形成干涉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平板部通过其侧边缘沿防护顶面与固定侧框的接插方向弯折延伸的压持臂,以及所述卡持部,与固定侧框的侧壁和干涉片对应配合固持,这种固持方式配合稳定,能够有效的防止固定侧框与印刷电路板焊接之后,防护顶面与固定侧框之间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置移动。并且防护顶面和固定侧框的配合以及制造精度要求,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之干涉凸包和干涉孔的配合和制造精度要求,因此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一个金属遮蔽壳体1,该金属遮蔽壳体1由防护顶面10和固定侧框20共同组成。
防护顶面10包括一个经过金属片冲压而成的平板部101,该平板部101大致呈矩形。平板部101的侧边缘,沿防护顶面10与固定侧框20的接插方向弯折延伸有若干压持臂102,所述压持臂102的自由末端呈弯折的弧形。防护顶面10还包括卡持部103,所述的卡持部103包括干涉部1030和弹性部1031,该弹性部1031连接于两个相邻的压持臂102的尾部,所述干涉部1030则由弹性部1031上部延伸而形成,并且弹性部1031关于干涉部1030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