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支梁活载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039.3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5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中;李国芬;朱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阙如生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支梁活载 试验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室内试验模拟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为简支桥梁、吊车梁活载设计和试验提供的室内试验模拟装置简支梁活载试验机。
二、背景技术(现有技术)
公路桥梁、工业厂房的电动行车除自重、风载等外,主要承受车辆行驶或吊重的移动载荷,即活载。因此对公路桥梁或吊车梁进行活载设计和试验非常重要。目前对桥梁冲击系数的研究,大多是理论计算与分析[1];即使是试验也基本是局限于桥梁原型的检测[2],至今未发现有室内试验的实例[3][4][5]。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简支桥梁、吊车梁活载设计和试验而提供的室内试验模拟装置-简支梁活载试验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简支梁活载试验机,其特征在于该试验机由机架部分、车载行走机构及测控系统所构成,其中机架(1)用钢板焊接,两端和中间的基部分别铆接在三角底座上,车载行走机构由载重小车(5)、砝码(6)、导向轮(11)、卷绕机构(2)和牵引钢索(10)所组成;其中载重小车(5)放置在试验梁(14)上,砝码(6)分别放置在载重小车(5)的两侧面上,二根牵引钢索(10)的一端分别与卷绕机构(2)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载重小车(5)上部两侧的圆环上,导向轮(11)安装在载重小车(5)下部的两侧面上;测控系统由计数传感器(15)、测速传感器(8)、测速盘(7)、减速箱(3)、直流电机(4)和控制柜(9)所组成,其中直流电机(4)与卷绕机构(2)和测速盘(7)相连接、测速传感器(8)安装在测速盘(7)的下部,控制柜(9)安装在机架(1)的右侧面上,减速箱(3)置于卷绕机构(2)旁,计数传感器(15)安装在钢片条的一端,钢片条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
上述的活载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重小车(5)上部底面与试验梁(14)之间装有2个橡胶滚轮,滚轮两端连接在载重小车(5)的两侧面上,通过牵引钢索(10)的拉动,载重小车(5)可在试验梁(14)上左右移动。
上述的活载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梁(14)的两端下部放置在可调节支承座(12)上,可调节支承座(12)固定在承座底座(13)上。
简支梁活载试验机的工作原理:
载重小车5的运动由控制柜和卷绕机构2通过牵引钢索10来完成,小车5在行走时,小车底部的安全导向轮11保证小车沿同一轨迹往复运动,计数传感器15记录往复行走次数,测速传感器8测定行走速度,并且行车速度可以随机调节,随机测定。通过增减砝码6,可以改变车载重量,从而改变简支试验梁14承受的荷载大小。在简支试验梁14下部试验机平台上通过磁性表座可以安装若干位移传感器,用于量测车载作用下简支试验梁14的挠度的变化。还可以在简支试验梁桥面中部放置不同厚度的铁片,检验简支试验梁桥面在不同平整度工况下,其荷载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变化。
简支梁冲击系数的测定方法
一般工业厂房的电动行车、桥梁的车载都涉及到活载作用下动力效应的计算问题。本试验分别采用电动车对简支梁桥面上实施静荷载和活载的作用,测定出简支梁跨中静挠度和活载(动)挠度的最大值,以此进行其冲击系数的计算。冲击系数定义为最大动态位移和最大静态位移之比:
φ=δdyn/δst=1+μ
或动态增量μ=(δdyn-δst)/δst=φ-1
式中δdyn---当车载过桥时简支梁跨中挠度的峰值
δst---为同一车载静力作用时简支梁跨中挠度的最大值
有益效果:
简支梁活载试验机研制成功,为简支桥梁、吊车梁活载设计和试验提供了室内试验模拟装置和测试手段,填补了空白。
四、附图说明
图1:简支梁活载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简支梁活载试验机的侧视图;
图3:简支梁活载试验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机架 2卷绕机构 3减速箱 4直流电机 5载重小车 6砝码 7测速盘 8测速传感器 9控制柜 10牵引钢索 11导向轮12可调节支承座 13承座底座 14试验梁 15计数传感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简支梁活载机结合附图,进一步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