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807.3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8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华;陈建林;何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能炉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58;F23D14/66;F23D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21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型 蓄热 式烧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铝炉用烧嘴,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属燃料燃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燃料和空气送入炉膛或燃烧室中,使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稳定燃烧的装置为燃烧燃料的燃烧器,通常也称烧嘴。
蓄热式烧嘴是近年来在工业炉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高效节能烧嘴,通常由蓄热体(亦称再生床、蓄热床、蓄热室)、联接管、烧嘴头三部分组成。
蓄热式烧嘴的工作原理是,两个烧嘴组成一组,烧嘴内设有蓄热介质,通过换向阀及管网将两个烧嘴组合起来,当甲烧嘴处于燃烧状态时,乙烧嘴处于排烟状态,两烧嘴交替切换燃烧,高温烟气及助燃空气交替进入烧嘴内部,通过蓄热介质实现高温烟气与助燃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高温烟气被控制在200度以下排放,而空气被预热到一个较高温度返回炉内烧嘴,通常情况下,采用蓄热式烧嘴技术,炉子热效率可提高50%左右。
在铝熔铸行业,因单支烧嘴功率大,整个烧嘴体结构十分庞大,其蓄热体通常要放置在地下室内,客观上造成管路联接及蓄热介质(铝工业行业通常采用蓄热球)更换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优化了烧嘴头及蓄热体结构,给生产使用带来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包括烧嘴头和蓄热体,特点是:所述烧嘴头焊接有引出管,烧嘴头与引出管呈一定的倾斜夹角,引出管配有联接法兰;所述蓄热体为方形箱式结构,蓄热体顶面的一侧设有与引出管上联接法兰相配的联接法兰,烧嘴头通过该法兰连接方式固定在蓄热体上,蓄热体顶面的另一侧设有蓄热球放入门,蓄热体的端面设有蓄热球放出门,蓄热体的两侧面均设有烟气/风管联接管法兰。
进一步地,上述的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所述引出管与烧嘴头呈一定倾斜夹角焊接,其夹角在70°~90°,取消了烧嘴头与蓄热体之间的连接管。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所述引出管上的联接法兰为圆形联接法兰,蓄热体顶面上的联接法兰也为圆形联接法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紧凑型蓄热式烧嘴装置,取消了烧嘴头与蓄热体之间的联接管,优化了烧嘴头及蓄热体结构,其相互间联接更为紧凑,大大减小了烧嘴装置的总安装高度,整个烧嘴装置可直接放置在炉体四周的平台上;同时在蓄热体两侧均有对称的烟气/助燃风联接管接口,其管路联接更灵活、换球操作极为方便。具有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装卸检修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应用前景非常看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能炉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能炉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