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凝藻净化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615.2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9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守诚;褚维发;杨宏星;刘焕霞;漆静秋;程世林;丁文俊;吴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88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平台,更具体地说是在水环境保护中,尤其是对于大面积水域中藻类实施就地围控和絮凝收集的应急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海水、湖泊及河流中蓝藻爆发(在海水中俗称为赤潮,淡水中俗称为水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它不仅使水质严重恶化、贫氧,造成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藻毒素可进入食物链传递导致水生生物以及人类疾病甚至死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无行之有效的应急治理方式。
目前,蓝藻暴发的应急防扩散以及围控收集清理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类,即:人工打捞/机械抽吸法、水体置换法、高强磁灭藻法、化学法。人工打捞/机械抽吸法属于一类方法,即对暴发蓝藻的水体进行人工或机械的手段打捞或抽吸,该法的缺点是人力成本高,效率极低,清除蓝藻不彻底、打捞或抽吸的蓝藻含水率太高,后续处理困难且成本高。水体置换法即引入活水,如长江水,利用大水量将蓝藻连同发臭的湖水冲进海洋。特点是能够对大面积蓝藻进行治理,缺点是没有从根本上治理,是将污染转移到别的地方,不宜大规模提倡。高强磁灭藻,即应用高强度磁场杀藻。这个方法的缺陷是成本高,不能对大范围蓝藻进行处理。化学法,即用化学药物杀灭方法,一般用硫酸铜。但二价铜离子对生物幼体的变态具有致畸性,并引起饵料藻类的严重脱落;同时,硫酸铜具有毒性,能破坏水体正常的生态系统,因此对化学灭藻应持谨慎态度。
水体富营养化短期内难以遏制,大规模蓝藻暴发不可避免,为了水系生态安全,必须进行有效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凝藻净化平台,能够在大面积水体中对突发蓝藻实施应急隔离并进行高效清除,降低蓝藻暴发带来的环境危害,避免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凝藻净化平台的结构特点是设置漂浮式平台,漂浮式平台自前端向尾部依次为收集区、反应区、浓缩区和分离区,位于反应区、浓缩区和分离区的两侧,分别设置人工操作区;漂浮式平台设置为水密性隔离材质的两侧帮,两侧帮上沿口为气囊式浮体;收集区的两侧帮呈喇叭状朝向平台的前方开口,收集区的两侧帮之间为空底;反应区、浓缩区和分离区中位于两侧帮之间的底部为滤网层。
本实用新型凝藻净化平台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反应区中分别设置藻类絮凝材料的投料装置和混合装置,投料装置包括分布在反应区中的投料管。
在浓缩区与分离区之间,设置可启闭的闸门。
在分离区中呈横向并列设置各自可独立起吊的至少两只滤水槽,滤水槽入水口位置处设置有可以朝滤水槽一侧单向开启的单向阀。
在滤水槽的两侧帮,设置可以将滤水槽浮起并脱离水面的充气气囊。
设置滤水槽起吊机构是由卷扬机卷绕的起吊缆绳。
收集区、反应区、浓缩区和分离区各自分体独立设置,相互之间设置为可拆式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漂浮式平台前行工作,被围控的蓝藻自收集区进入平台,在经过反应区时与藻类絮凝材料反应生成藻体絮凝物,进而被浓缩和分离,完成水藻分离。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采用围控隔离和浓缩的结构形式,使得除藻效率大幅提高,可以实现水体中98%以上蓝藻从水体中成功分离。
2、本实用新型设置喇叭口式收集区,有利于蓝藻的大面积动态收集,收集区渐收的尾部使收集物得到初步浓缩,大大降低了后续絮凝浓缩收集的难度,提高了收集处理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平台侧帮设置气囊式浮体,便于调节平台的吃水深度,具有一定的抗风浪能力,既可应用于大面积的水体蓝藻应急治理,也可应用于小面域的蓝藻清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4、本实用新型在平台侧帮设置水密性隔离层,可以对蓝藻污染带实施有效围控,防止处理过程中造成蓝藻污染带的转移和扩散,提高了清理的有效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区设置藻类絮凝材料投料装置和混合装置,可以提高平台处理蓝藻污染的机动性,整个平台犹如一座水上流动污水处理站,便于操作,机动灵活。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浓缩区与分离区之间设置可启闭的闸门,以及在滤水槽入水口位置处设置单向阀,有效减少了平台前行的水阻,杜绝藻凝体回水,提高除藻效率。
7、本实用新型可起吊的滤水槽的设置,可大量滤除藻凝体中的水分,收集的藻凝体由于含水率大幅下降,因而降低藻泥收集和运输的难度,减少处理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