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高压输出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478.2 | 申请日: | 200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4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樊斌;刘晓庄;余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华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10 | 分类号: | G05F1/10;G01R3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8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串联 谐振 耐压 试验 高压 输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电力系统中广泛用于电缆、变压器、发电机等交流耐压试验的高压输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在电缆的交接试验以及预防性试验中,可采用频率在30~300Hz范围内的交流高压进行耐压试验,以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本申请人HDSR-F系列调频式串联谐振高压试验设备,可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截面、不同长度的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亦可用来对GIS、开关、互感器、电机、发电机定子绕组等设备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对试品进行耐压试验,必须将试验电压升到规程规定的高压。现有的高压输出控制装置,主要是靠人工手动进行升压,利用手动升压会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升压过程不连续和不稳定。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自动升压装置,与手动升压相比,自动升压速率平稳,且速度可调,但目前的自动升压装置升压速度特别慢,受整流输入电压影响大,谐振输出电压波动大且易过冲,效果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升压速率均匀、速率可调、升压过冲较小、稳压效果好的高压输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升压速率均匀、速率可调且升压过冲较小、稳压效果好的用于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高压输出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高压输出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的整流电路、输入端与所述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电连接用于将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设定频率的交流电的逆变电路、输入端与所述的逆变电路的输出端相电连接用于将逆变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放大并隔离的隔离放大电路、输入端与所述的隔离放大电路输出端相电连接用于输出谐振试验电压的谐振升压电路,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谐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的自动调压控制回路,所述的自动调压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取样反馈电路、单片机处理电路、D/A转换电路、调压电路,所述的单片机处理电路根据取样反馈回路采集的谐振升压电路输出的高压反馈量不断地通过D/A转换电路将调整电压输入至调压电路,所述的调压电路控制整流电路的直流电压的输出从而使谐振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自动升高并稳定到设定的高压。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自动调压控制回路还包括连接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调压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的用于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获取采样输入电压的采样电路,所述的调压电路根据采样电路的采样输入电压和D/A转换电路的输入信号控制整流电路的直流电稳定输出。
所述的取样反馈电路输出的高压反馈量为一低压电压,且所述的高压反馈量与谐振升压电路输出的高压成固定比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在整流电路与谐振升压电路之间反馈连接一自动调压控制回路,该自动调压控制回路根据取样反馈电路对谐振升压电路的输出高压进行采集,并通过单片机程控D/A转换电路的输出,该输出经调压电路控制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幅度,从而决定输出的高压,因此,采用该自动调压控制回路,使得谐振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自动调整(升、降)并稳压,直至输出至设定的电压。采用此高压输出控制装置,将试品与谐振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在进行耐压试验时,输出电压稳步升高、升压速度均匀可控,并最终稳定在设定的试验电压上,有效避免了因高压电压不稳定甚至失控而破坏试品的缺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输出控制装置的电原理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压电路电原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样电路电原理图;
其中:1、整流电路;2、逆变电路;3、隔离放大电路;4、谐振升压电路;5、自动调压控制回路;51、取样反馈电路;52、单片机处理电路;53、D/A转换电路;54、调压电路;55、采样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华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华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