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捻线机锭子传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968.0 | 申请日: | 200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7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生;邱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甫林 |
主分类号: | D01H1/24 | 分类号: | D01H1/24;D01H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锡伍 |
地址: | 2242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捻线 锭子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捻线机,尤其涉及复合捻线机上、下锭子传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复合捻线机是能在一台捻线设备上同时完成单丝加捻、多根初加捻单丝并合,以及对并合单丝复加捻成股线的纺织机械。它是在捻线机的上部设置有单纱初加捻锭子,单纱经过初加捻后,再将数根初捻单纱并合,最后到达设置于设备下部的复加捻锭子,合股后的加捻单纱经复加捻锭子加捻成股线成品。这种复合加捻线机实现了单丝到股线生产的一步完成,既节省了生产用工、设备用地,也降低了单位产量的能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但是,现有的上述复合捻线机不管是上部的初加捻锭子,还是位于设备下部的复捻锭子都是采用锭带传动。其结构是在初加捻传动主轴及复加捻传动主轴上装有若干滚盘,每只滚盘通过锭带传动四个锭子,在这种传动结构中,由于滚盘主轴较长,主轴安装同轴度很难得到保证,主轴安装调试的工作量特别大,运转功耗高;加之主轴上滚盘数目较多,不仅导致机身结构复杂,锭带张紧机构笨重、张力不一致;还由于锭带存在接头,既影响锭子的运转平稳性,又影响传动锭带的使用寿命,而一根锭带断裂后,又将造成四个锭子全部停止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安装调试方便的复合加捻机锭子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捻线机锭子传动结构,它包括初捻锭子及复捻锭子,初捻锭子分四排设置于初捻锭子龙筋上,复捻锭子则分两排设置于捻线机左、右两侧的复捻锭子龙筋上;至少有两排初捻锭子或复捻锭子由一根锭子传动带切向摩擦传动,该锭子传动带张拉于传动带驱动轮和传动带张拉轮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每两排锭子仅采用一根锭子传动带进行切向摩擦传动,整个复合捻线机最多只要三根锭子传动带进行锭子驱动,整个传动结构大为简化,结构简单;在这种结构中,锭子均位于锭子传动带的同一侧边,传动更加平稳,保证了锭子转速的均匀一致;加之这种结构中的锭子传动带无接头,锭子转速稳定,传动带使用寿命长。又由于在这种结构中,锭子传动带根数大为减少,传动带张紧结构也十分合理简单,所以极大地方便了安装调试,便于保养和维护。还由于采用这种长传动带驱动结构,省去传统的传动主轴,既减轻了整机的振动,有利于提高整机运转平稳性和成品质量,又降低了运转功耗,节省了运转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是,设置于初捻锭子龙筋上的所述四排初捻锭子每两排由一根锭子传动带切向摩擦传动。复合捻线机上部的初捻锭子采用这种长传动带驱动,极大地方便了调试、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设置于复捻锭子龙筋上的两排股线复捻锭子由一根锭子传动带切向摩擦传动。这样初捻锭子和复捻锭子均采用长锭子传动带切向摩擦驱动,具有较为全面、合理的锭子传动结构。当然本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仅是复捻锭子或初加捻锭子采用锭子传动带切向摩擦传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复合捻线机锭子传动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捻线机传动结构应用于复合捻线机初捻锭子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捻线机传动结构应用于复合捻线机复捻锭子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初捻锭子龙筋上沿复合捻线机长度方向平行地设置有四排初捻锭子3,该初捻锭子3采用通用的倍捻锭子。每两排初捻锭子3由一根锭子传动带4在锭子的锭盘位置进行切向摩擦传动。该锭子传动带4张拉地绕于传动带驱动轮2和传动带张拉轮7上;为了合理引导锭子传动带4的传动路线,在锭子传动带4的内侧还布置有四只传动带导轮6,该四只传动带导轮6使传动带始终位于锭子锭盘的切向摩擦传动位置。在锭子传动带4的与初捻锭子3相对的一侧,每两根初捻锭子3之间设有一传动带张紧轮5。传动带驱动轮2直接装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而驱动电机则安装于驱动电机支架1上;传动带张拉轮7则安装于张拉轮支架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甫林,未经邱甫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晃动式触发器
- 下一篇:电梯无效指令自动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