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1822.6 | 申请日: | 200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8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万水;肖江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水 |
主分类号: | F16L9/128 | 分类号: | F16L9/128;F16L9/19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0018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隔 式拉挤 树脂 纤维 增强 塑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
背景技术
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化学介质腐蚀、抗疲劳性和电绝缘性好等特点,使用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制作的桥面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宜于安装等诸多优点,因而在桥梁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拉挤工艺具有工艺简单、高效,尤其在长度上几乎没有限制,适合于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所以目前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桥面板主要由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粘结而成。
目前拉挤管的截面通常为上、下面板平行的多边形,还有的在管内设置隔板,形成左右排列的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六边形管。这些拉挤管材通常都采用机械连接工艺与承重梁连接,即在承重梁上焊接销钉、槽钢、角钢和弯筋等钢构件,在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拉挤型材桥面板的上、下面板上均开孔,在孔的两端加隔板,形成一个空腔,在放置桥面板时,将承重梁上的焊接构件穿过桥面板下面板的孔,置于空腔之中,然后通过桥面板上面板的孔向空腔中浇注混凝土形成连接件。由于桥面板的上面板开有孔,使得浇注后往往造成桥面板表面不平整,影响后续施工。特别是对于由三角形截面的拉挤管粘结而成的桥面板,由于三角形的特点,在桥面板上开孔还对桥面板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隔式的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材,不需在上面板开孔,能保证桥面板的平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材,包括上、下面板平行的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管内有横隔板,分隔出至少一组上、下位置关系的上腔和下腔。
当使用本发明的桥面板管材进行铺装,与承重梁连接时,在连接件相应位置的横隔板和下腔底的下面板上开孔,将承重梁上的焊接构件穿过下腔的下面板的孔,置于下腔之中,混凝土从上腔的一端灌入,上腔相当于浇灌导管,由于上腔在较高的位置,灌浆时混凝土浆靠重力通过隔板上的孔流入在下腔管中的空腔体中,灌浆密实。灌浆后的混凝土充满上腔管道,形成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混凝土组合管结构,保存在桥面板中,增强了桥面板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为了方便施工,在工厂加工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在横隔板和下腔底上预留孔。
在本发明的管材的上腔中设置螺旋钢筋,使灌注混凝土浆后形成的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混凝土组合管结构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本发明所说的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它可用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它们混合的纤维材料通过拉挤工艺制成。
本发明横隔式拉挤管与现有拉挤管相比,解决了在上面板开孔对桥面板结构损伤比较大的问题,并且不需要在桥面板上面板上开孔,桥面板的上表面无孔洞,表面整体性好,利于桥面铺装。也简化了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截面示意图;
图2、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桥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3、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的隔板和底板开孔和横隔板示意图(I-I剖面);
图4.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II-II剖面图
图5、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中安装螺旋钢筋示意图;
图6、横隔式拉挤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管中安装螺旋钢筋示意图(I-I剖面);
图中,1-斜腹板;2-横隔板;21-横隔板上的孔;3-管腔;4-上腔;5-下腔;51-下腔下底上的孔;6-挡板;7-螺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8对本发明的原理及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横隔式树脂基纤维增强塑料拉挤管是一次拉挤成形,其上、下面板平行,管周有能与相同管材一一拼接的咬合结构,如相应位置的凸起和凹陷,其管内被斜腹板1和横隔板2分成三个管腔,分别是腔3呈反三角形,上腔4呈正三角形,下腔5为梯形;横隔板2对斜腹板1起到了支撑作用,提高了斜腹板的抵抗屈曲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水,未经万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的点播方法
- 下一篇:点云精简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