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1643.2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13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陆洲;周永新;吕海侠;沈剑强;方剑雄;戴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瓷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6 | 分类号: | B60M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高速 电气化 铁道 接触 网用棒形瓷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铁路“十一五”规划,高速度、大负荷是铁路运输的发展方向。电动力机车运行速度越高、运载负荷越大就对用于支持导线的绝缘子机械强度要求越高,现有产品的绝缘子本体和安装座一般通过胶装的方式连接固定,其抗机械破坏强度的能力差,而铁路大提速带来的震动力增加等外部原因可能引起交流电气化铁道导电接触线支撑系统的故障,会降低供电及运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具有较强的抗机械破坏能力。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本体上设有若干罩形伞部,本体的前、后端分别胶装有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均设有供绝缘子本体插入的安装孔,绝缘子本体通过卡具进一步固定在后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本体上设有若干罩形伞部,本体的前、后端分别胶装有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前安装座和后安装座均设有供绝缘子本体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绝缘子本体通过卡具进一步固定在后安装座上;
所述卡具为销轴,绝缘子本体的后端和后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于销轴的通孔,销轴穿过通孔将绝缘子本体和后安装座固定;
所述卡具为至少一组U形卡箍和压板,后安装座的外表面设有嵌入压板的凹槽,U形卡箍的前端穿过压板的通孔并通过螺母将本体固定;
所述卡具为至少一组U形卡箍和压板以及一个以上紧固螺钉,后安装座的外表面设有嵌入压板的凹槽,U形卡箍的前端穿过压板的通孔通过螺母紧固,压板将绝缘子本体的后端挤压固定,后安装座对称于凹槽的一侧设有螺孔,紧固螺钉拧入螺孔后推挤固定本体。
所述压板上设有凸台,罩形伞部下表面上设有一圈向下延伸的环形棱,后安装座的安装孔底部设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本体和后安装座还通过卡具进一步固定连接,有效控制导电接触线支撑管的滑动范围,确保了接触网安全运行。
2.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的安装孔底部设有排水孔,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积水造成的安装座锈蚀,有效保证安装座长期的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后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压板带凸台的B-B剖面图;
图6为图4压板不带凸台的B-B剖面图;
图7为图4中后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压板带凸台的C-C剖面图;
图10为图8压板不带凸台的C-C剖面图;
图11为图8中后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前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子本体罩形伞伞下不带棱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子本体罩形伞伞下带棱的剖面图。
其中:1本体;2后安装座;3前安装座;31销轴孔;4罩形伞部;41环形棱;51销轴;52销轴孔;53U形卡箍;54压板;541凸台;55凹槽;56紧固螺钉;57螺孔;6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交流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1,绝缘子本体1上设有若干罩形伞部4,本体1的前、后端分别胶装有前安装座3和后安装座2,前安装座3为单耳式安装座,单耳式安装座的前端设有销轴孔31,后安装座2为腕臂式安装座,单耳式安装座和腕臂式安装座均设有供绝缘子本体1的端部插入的安装孔,腕臂式安装座上还设有销轴51,所述绝缘子本体1插入腕臂式安装座的后端以及腕臂式安装座两侧均设有对应于销轴51的销轴孔52,销轴穿过腕臂式安装座和本体1两侧的销轴孔52,将两者固定,腕臂式安装座的安装孔底部还设有一个圆形排水孔6,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积水造成的安装座锈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瓷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瓷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