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井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护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958.1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贺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振明 |
主分类号: | E21D15/50 | 分类号: | E21D1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液压 支架 立柱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的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的护套。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支架是井下安全作业的必要设施,大型矿井目前通用的是液压支架,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然而其造价昂贵。由于井下环境的因素,灰尘、煤泥水的污染腐蚀,煤块的撞击,使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极易受到损伤,轻者立柱中缸与活柱镀铬面遭到破坏,严重者导致液压支架立柱出现故障,缩短了使用寿命,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维修和更新费用。因此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的维护问题就是企业亟待要解决的难题。截止目前,尚未见到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或设施,经检索也未见有此类技术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矿井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缺乏防护设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井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护套,保护了液压支架立柱,减少了污染、腐蚀和撞击的损伤,从而不仅大大降低了维修和更新液压支架立柱的费用,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布料按照液压支架立柱中缸与活柱工作时的高度和大于其横截面圆直径尺寸裁剪出几个相应的部分,拼接缝合,中间横向镶穿上钢丝以起支撑作用,成为一个特制的近似于长方形的单片状物,在其左右两端边缘纵向安装有粘接带和十字扣。使用时将液压支架的立柱包围一圈,扣上扣子,形成一个严密的筒状护套。
本实用新型护套主要由套肩和套体二大部分构成。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布料有阻燃、防静电和耐腐蚀的特性,如风筒布。套肩和套体是制成一体的,但套肩上端缩小,形成弧扇形。套肩的作用是密封护套上端,以免煤屑等杂物由护套上口进入,二是固定护套,以免坠落。套体是整个护套的主体部分,展开时呈长方形单片状,左右围合起来呈圆筒状。由于布质是软性的没有支撑力,为使能更好减缓煤块等物的撞击力,在套体内面中间横向镶穿多条钢丝,套体围合以后,钢丝的弹力作用便会将套体撑起形成圆筒状。自套肩到套体,左右两侧边缘纵向镶钉有一排十字扣(扣体及扣眼),就象衣服的两排扣子,但为了弥合扣子之间的缝隙,便自上而下的再安装一条粘接带。套体围合后的圆径尺寸大于立柱的圆径尺寸,一是避免套体与中缸与活柱升降时产生磨擦,二是保留一定空间以缓解煤块等物体对立柱体的撞击力度。另外,矿井下光线较差,为了使作业人员更容易看清液压支架立柱的位置和高度,在套体的外面横向设置多处反光条。
由于支架立柱下部的缸筒(缸座)粗而上部的中缸与活柱细,因此套体也可依照立柱的圆径的变化将上部相应中缸与活柱的部分圆径尺寸适当缩小(但套体与中缸与活柱之间任保留适当的空间),在套体的下部便形成一个台阶状。由于套体上部圆经尺寸缩小,有利于矿井空间的视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B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示意图(外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示意图(内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B展开状态示意图(外面)。
图中,1——护套;1-1——套肩;1-2——套体;2——十字扣;
3——粘接带;4——反光条;5——钢丝;6——立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振明,未经贺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可恢复式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下一篇:滑刀式裁纸机的压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