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4715.0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9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利;梅永水;张明慧;周燕华;刘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1/02 | 分类号: | F28D11/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2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锅炉炉渣及大颗粒尿素冷却的多通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锅炉容量的不断加大,对其冷渣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渣的冷却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出渣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现在市场上常用的冷渣装置有滚筒式冷却装置和多管冷却装置。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滚筒式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尤其是下渣量大时有漏红渣的情况,严重影响锅炉的使用;多管冷却装置冷却通道容易堵塞,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冷却效果将大大降低。在使用中,现有的冷渣机的进、出水接头处易漏水。
国内的大颗粒尿素冷却装置,产量在每小时1吨以下的设备,一般用风冷式流化床,该装置体积较庞大,冷却效果差;大颗粒尿素产量高的设备,一般选用内部带有固定式冷却水箱的大型滚筒冷却装置,其动力设备能耗大,投资费用高,能源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通道冷却装置,它采用多通道冷却,能充分搅动物料,可以使物料滚动前进,达到提高换热面积、不堵塞冷却通道、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多通道冷却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主筒体,主筒体内为空腔,主筒体内安装多个冷却筒,冷却筒内安装螺旋板和扬料板,扬料板位于螺旋板之间,主筒体一端安装物料分配箱,物料分配箱上安装进料筒,物料分配箱内安装进水管,进水管与空腔相通,主筒体另一端安装物料收集箱,物料收集箱上安装出料筒,物料收集箱内安装出水管,出水管一端与空腔相通,冷却筒分别与物料分配箱和物料收集箱相通。进料筒内设置进水通道,进水通道内放置进水管。出料筒内设置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内放置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端安装第一旋转接头,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第二旋转接头。主筒体与水平面间设置夹角H,物料分配箱与水平面的距离大于物料收集箱与水平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1、采用多通道冷却,提高了换热面积;2、物料在冷却通道内沿螺旋板滚动移动,可以有效防止堵塞冷却通道,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物料滚动移动可以减少物料对冷却通道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3、物料在冷却通道内被抛洒,提高了换热冷却效率;4、冷却水和物料不直接接触,可以保证物料的再利用以及冷却水的回收利用;5、进、出水接头为旋转结构,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造成本低;运行成本低;可以改善工作环境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通道冷却装置包括支架12,支架12上安装主筒体4,主筒体4内为空腔7,主筒体4内安装多个冷却筒5,冷却筒5内安装螺旋板6和扬料板14,螺旋板6从冷却筒5进料处开始往下螺旋延伸到冷却筒5的出料端,螺旋板6可以使物料在其上滚动,增加了热交换面积,提高冷却效率。扬料板14位于螺旋板6间纵向安装,扬料板14可以将冷却筒5内物料抛洒开,促进物料的冷却同时防止堵塞冷却筒5。主筒体4一端安装物料分配箱8,物料分配箱8可以与主筒体4做成一个整体。物料分配箱8上安装进料筒10,进料筒10一般位于物料分配箱8中部,进料筒10可以采用反漏料结构,在进料筒10底部内壁设置螺纹,保证物料进入进料筒10往下掉落,不会出现漏料现象。物料分配箱8内安进水管9,进水管9与空腔7相通,冷却水经进水管9进入空腔7,对各个冷却筒5进行冷却。主筒体4另一端安装物料收集箱3,物料收集箱3可以与主筒体4做成一个整体。物料收集箱3上安装出料筒2,出料筒2一般位于物料收集箱3中部。物料收集箱3内安装出水管13,出水管13一端与空腔7相通,出水管13出来的水为高温水,可以直接回收进行利用。冷却筒5分别与物料分配箱8和物料收集箱3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
- 下一篇:用于网络功能描述的数字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