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7.63米机焦炉机焦侧炉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4585.0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02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成;李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跃成 |
主分类号: | C10B25/02 | 分类号: | C10B25/02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640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7.63 焦炉 机焦侧 炉门 | ||
技术领域
7.63米机焦炉机焦侧炉门,属于焦炉设备领域,是7.63米焦炉护炉成套设备的组成部分。
技术背景
焦炉是钢铁生产及城市煤气化工程的重要装备。现使用的焦炉炉门的门栓装置采用压下式工作方式,即推焦车摘门机构的挂钩先托住炉门的门杠,再将门栓压下,使其与炉门框挂钩板的凹槽脱离,因挂钩板的凹槽开口方向向下,故需将炉门向上整体移动,才能将门栓移出挂钩板的凹槽,造成开炉门操作不便。在炉门整体移动的过程中刀边腹板与炉门框的密封面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当摩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使刀边的密封作用失效而需更换刀边、腹板甚至于更换炉门框。
调整刀边进行密封的弹簧筒在炉门出现泄露的情况下,只能调节局部的弹簧筒以使炉门密封,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密封性能较差。
小炉门刀边采用敲打式刀边,小炉门顶压座与小炉门盖采用分体制作后组装到一起,小炉门刀边需与小炉门盖配作,即先将组成小炉门刀边的不锈钢板压紧到支架总成的四周边,再将四角组焊,因此,小炉门刀边的互换性差;使用过程中,敲打小炉门顶压座,通过局部调节,使小炉门刀边与炉门上的密封面贴紧而起到密封作用,费时费力而密封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无需将炉门向上整体移动即可将炉门移开、受力均匀、密封效果好、刀边互换性好的7.63米机焦炉机焦侧炉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7.63米机焦炉机焦侧炉门,包括炉门本体、弹性压紧装置、门栓装置、环形刀边、腹板、滑板,弹性压紧装置固定在炉门本体周边,门栓装置安装在炉门本体上,腹板位于炉门本体腹部,与环形刀边内侧连接,环形刀边通过弹簧连杆固定在弹性压紧装置2上,炉门滑板位于腹板下面,与上部砖槽、下部砖槽连接。其特征在于:门栓装置为旋转式,机侧炉门的小炉门设有固定环形刀边后端的弹性压紧装置。
门栓装置包括挂钩板、压盖、推进轴、门栓、弹簧,挂钩板固定在炉门框上,门栓与挂钩板旋转连接,弹簧套装在推进轴上,门拴套在推进轴并压在弹簧上,压盖通过螺栓连接推进轴,每扇炉门安装上下两套门栓装置,其中上下门栓门通过连接杆联动。弹簧对门拴起锁定作用,当门拴压下弹簧时门拴才能旋转。
小炉门包括锁紧装置、小炉门本体、支架总成,支架总成包括弹性压紧装置、环形刀边、腹板、杠杆支架,弹性压紧装置通过顶压座固定在支架总成周边,腹板固定在支架总成腹部,环形刀边内侧与腹板的外侧固定连接,环形刀边后端通过弹簧连杆固定在弹性压紧装置上,锁紧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小炉门本体上,杠杆支架安装在锁紧装置上,支架总成通过销轴固定在小炉门本体上,锁紧装置上的杠杆支架对支架总成起打开或锁紧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7.63米机焦炉机焦侧炉门的门栓装置采用旋转式结构,无需将炉门向上整体移动即可将炉门移开,因此刀边腹板与炉门框的密封面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摩擦,不会对刀边产生磨损,使用寿命更长。小炉门采用弹性压紧装置,受力均匀,可单个调节,刀边互换性好,密封效果较好,平煤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7.63米机焦炉机侧炉门主视图;
图2是7.63米机焦炉机侧炉门侧视图;
图3是7.63米机焦炉焦侧炉门主视图;
图4是7.63米机焦炉焦侧炉门侧视图;
图5是机弹性压紧装置剖示示意图;
图6是弹性压紧装置通过顶压座与炉门本体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机侧炉门门栓装置A-A剖示示意图;
图8是机侧炉门上小炉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门本体、2弹性压紧装置、3门栓装置、4连接杆、5锁紧装置、6小炉门、7环形刀边、8腹板、9滑板、10上部砖槽、11小炉门本体、12下部砖槽、13锁紧螺母、14弹簧压塞、15弹簧筒、16弹簧、17弹簧连杆、18弹簧垫、19卡槽、20顶压座、21保护板、22挂钩板、23压盖、24推进轴、25门栓、26弹簧、27炉门框、28支架总成、29杠杆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7.63米机焦炉机焦侧炉门,包含机侧炉门和焦侧炉门。
参照图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跃成,未经张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发酵装置
- 下一篇: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蛋白质膜法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