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斗式坐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3661.6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92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鹏 |
主分类号: | E03D11/12 | 分类号: | E03D11/12;E03D1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9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斗 坐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式的坐便器普遍采用水箱式冲水坐便器。它是由一个整体的座坑体和储水箱组成。由于座坑的下水道是U形的存水管腔,冲洗时的阻力较大,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水才能把排泄物冲到下水管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坐便器耗水量大的弊端,提出一种耗水量小的翻斗式坐便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由底座、翻斗和自动冲水结构组成;其中:
所述的底座有90°-120°缺口的扁球形内腔,内腔的底部有漏斗式下水道,缺口朝向斜上方,适合人们大便时的坐姿,底座的两侧有圆形凹槽;
所述的翻斗是一个与底座内腔相匹配的90°~120°缺口的扁球壳体,扁球壳体轴部位设计有凸轴,凸轴插入底座两侧的凹槽中,使翻斗在底座内可以前后翻动;
所述的自动冲水结构是在底座的两侧凹槽的端面有通到底座壁外的半圆孔,每个半圆孔与进水管道相通,进水管道可以是一个独立部件,也可以是一个与底座连体的管腔;扁球壳体的凸轴设计成既内凸又外凸的空腔体,向内凸的朝向壳体的空腔体侧面上布置有若干冲水小孔,向外凸的轴部端面上有弓形孔,而且日常时半圆孔与弓形孔的接触面处于不导通状态。
为了限制翻斗仅在底座的缺口内来回翻动,翻斗的顶缘部分设计有凸缘
为了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冲出,在底座上与翻斗下缘的接触部分设计有卡槽,翻斗下缘卡在卡槽中;日常时翻斗处于闭合状态,防止臭气冲出,人们大小便后,翻转翻斗,污物倾入漏斗式下水道。
为了防止半圆孔与弓形孔接触部位在日常时漏水,两者闭合面要满足密封要求。密封结构可在接触部位采用弹性密封垫密封,也可设计成光洁面并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实现密封。为保证一定压力,翻斗可采用非刚性的塑料壳体。
这种坐便器的冲水过程是,日常时底座上的进水管道与翻斗轴部的空腔不相通无水流出。当大小便后翻动翻斗时,弓形孔转动一个角度,与底座上的半圆孔相互贯通,自来水进入扁球壳体轴部空腔,通过冲水小孔,形成高压细流冲刷翻斗。翻斗转动角度愈大,开孔愈大,冲水量就愈大。根据冲刷污物量,人们可随时调整翻斗转动角度,灵活掌握停留时间,达到节水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翻动翻斗可直接将污物倾入下水道,根本不用大量的自来水即可冲刷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显示了底座是120°缺口的形状;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L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7是图1的I部放大图;
图8是图4的E—E剖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显示了底座是90°缺口的形状;
图10是图9的F—F剖面图;
图11是轴接触部位带有密封垫的剖面图。
图例说明:1-底座,2-卡槽,3-翻斗,4-漏斗式下水道,5-进水管腔,6-进水孔,7-凸缘,8-空腔体,9-圆形凹槽,10-凸轴,11-半圆孔,12-弓形孔,13-冲水小孔,14-光洁面,15-弹性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它由底座1、翻斗3和自动冲水结构组成;所述的底座1有120°缺口的扁球形内腔,内腔的底部有漏斗式下水道4,缺口朝向斜上方,适合人们大便时的坐姿,底座1的两侧有圆形凹槽9。所述的翻斗3是一个与底座1内腔相匹配的半个扁球壳体,扁球壳体轴部位设计有凸轴10,凸轴10插入底座1两侧的圆形凹槽9中,使翻斗3在底座1内可以前后翻动;为了限制翻斗3仅在底座1的缺口内来回翻动,翻斗3的顶缘部分设计有凸缘7;为了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冲出,在底座1上与的接触部分设计有卡槽2,翻斗3下缘卡在卡槽2中,日常时翻斗处于闭合状态,防止臭气冲出,人们大小便后,翻转翻斗3,污物倾入漏斗式下水道4。所述的自动冲水结构是在底座1的两个圆形凹槽9的端面有通到底座1壁外的半圆孔11,每个半圆孔11与进水管道相通,进水管道是一个与底座连体的管腔5;扁球壳体凸轴10设计成既内凸又外凸的空腔体8,向内凸的朝向壳体的空腔体侧面上布置有若干冲水小孔13,向外凸的轴部端面有弓形孔12。如图4所示,扁球壳体凸轴10与圆形凹槽9的接触端面(转动面)为光洁面14以保证密封。且翻斗3采用非刚性材料制作,安装前凸轴10呈向外撑的状态,安装在底座1上后,外撑力(即接触压力)要保证大于自来水的压力,防止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鹏,未经纪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3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