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2490.5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1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献平;董振高;潜凌;王百海;肖红利;张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1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合多种钢管规格、多种淬火工艺的钢管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热处理经过淬火环淬火、水槽淬火和台架淬火三个发展阶段。淬火环淬火是用淬火环对钢管外表面或内外表面进行喷淬,钢管在辊道上一边前进一边淬火。此种淬火方式生产效率较低,生产规格比较单一。钢管在水槽中淬火,除了利用水槽中的水冷却钢管外表面以外,还必须进行钢管内表面冷却,否则管子极易弯曲。但是由于水淬冷却速度快,对于那些管径较小,加热时有些弯曲的钢管,在进入水槽还未开始旋转时,就会出现弯曲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把钢管放在淬火台架上,压紧后,在钢管旋转的同时,对钢管进行内表面轴流冷却、外表面层流冷却的水淬技术。现役钢管淬火装置多采用台架淬火结构,其都是通过斯惠顿进料机构将淬火炉出炉辊道上钢管举升至淬火装置的旋转机构上。由于斯惠顿进料机构及旋转机构需使用链条作为动力传递,且零件受水汽腐蚀,链条、进料机构及旋转机构上的零件需要经常更换;对于大口径管,受管重及斯惠顿进料机构力臂的影响,使得电机功率需要很大。新型钢管淬火装置无斯惠顿进料机构,其结构简单,缩短了钢管出炉至开始淬火之间的时间,且其能适应多种规格特别是大口径钢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不足的钢管淬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式的钢管淬火装置,由基础架(1)、堵水机构(2)、进料机构(3)、出料机构(4)、旋转机构(5)、压紧机构(6)、高位水箱(7)、挡水机构(8)、内喷机构(9)、三通球阀(10)、外淋支管(11)和内喷支管(12)组成。基础架(1)是淬火装置的架体,由工字钢焊接而成,安装时工字钢支腿深入基础面400mm。堵水机构(2)使用油缸控制举升,当钢管(19)要进入淬火装置时,油缸将堵水机构(2)举升,钢管(19)由进料机构(3)送入淬火装置。旋转机构(5)使用一台电机带动主动旋转轮(13),主动旋转轮(13)之间通过轴(15)及联轴器(16)连接,可通过调整被动旋转轮(14)与主动旋转轮(13)的中心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管。进料机构(3)由旋转部分、导向部分、底板(25)、举升油缸(22)构成,旋转部分通过联轴器(27)、轴(29)带动辊道(30)的转动,辊道(30)通过圆螺母(31)紧固在轴(29)上,轴(29)通过轴承座(28)固定在支板(20)上,辊道(30)是悬臂结构。导向部分由导杆(21)和导套(24)组成,导杆(2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板(20)上,导套(24)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25)上,举升油缸(22)通过销轴(23)及耳板与支板(20)联接。挡水机构(8)通过油缸(18)的伸缩控制挡水板(17)的倾斜角,油缸(18)通过销轴固定在基础架(1)上,挡水板(17)通过销轴固定在水箱底板(35)上。高位水箱底板开有外淋缝,外淋缝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丝杠(32)调节调节端角钢(33)与固定端角钢(34)的间距进行调节,固定端角钢(34)和调节端角钢(33)通过螺栓固定在水箱底板(35)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缩短了出炉至淬火的时间,适应多种口径的钢管淬火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淬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淬火装置去除高位水箱后的俯视图。
图3为进料时的钢管淬火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淬火装置的进料机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淬火装置外淋水量调节机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结合淬火装置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首先根据处理管的需要,开启泵数量,此时内喷水由内喷泵通过三通球阀10引入内喷支管12、外淋水由外淋泵泵入外淋管11;水通过内喷支管12及外淋管11底部开孔进入高位水箱7,高位水箱内水通过外淋缝,经挡水板17导向流出,此时挡水机构8的挡水油缸18伸出,挡水板17倾斜,经挡水板17导向的水直接流入淬火水池,而不会流向淬火位置;进料机构3通过油缸22的举升,使其辊道钢管中心与淬火炉出炉钢管中心重合;堵水机构2通过油缸拉起;压紧机构6通过油缸将压紧轮提起;旋转机构5停止转动。此时钢管19可以进入淬火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4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的双主轴双刀库自动换刀数控机床
- 下一篇:炼钢脱氧用复合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