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冰用双面蒸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1701.3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5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姜南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凯恩特洁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2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冰用 双面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制冰用双面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冰机(如:第243516号韩国专利)为大众饭店、宾馆等所使用的可以得到少量冰的制冰机,上述制冰机为可以一侧制冰的结构。
但是,现有的制冰用蒸发器只使用一侧,存在根据容积比上升及外部温度变化,冷却效率低下的问题。
另一种现有的制冰用蒸发器是将以往的制冰机用制冰板与蒸发器的蒸发管焊接固定的,下部为开口的多个单元形成的制冰部,上部被封闭,在上部的板上蒸发器的蒸发管被交错地焊接固定。
但是,由于这种现有的制冰板为上部板焊接固定蒸发器的蒸发管,外观上不够简洁,在制作蒸发管时,需弯曲处理,所以,存在弯曲面弱或焊接固定时焊接部位变弱,出现泄露的问题。
另外,由于上述制冰板的上部板上导出有蒸发管,所以,冷媒的传导率低下,存在受外部冲击易破损的问题,虽然将蒸发管焊接固定在制冰板的上部板上,但不易焊接,由于焊接后之间裂开,存在冷媒的传导率显著下降的问题。
现有的制冰用一体成形的蒸发板的蒸发部,由形成冷媒流路槽且经冲床加工成形的成型板与加压压挤使其形成流路的平板构成。
但是,在制作这种以往的一体形制冰用蒸发板时,存在需成型形成流路的板的问题和将成型板与板加压固定时,存在操作的困难与流路易发生损伤等问题,存在无法根据样式形成各式各样的流路的问题。
使用于另一种现有制冰机的制冰用蒸发器,是利用两面的蒸发器。是在原蒸发器的基础上,又增加利用一面的形状,需要制作贯通流路的成形,是原样继承了以往不方便部分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冰用双面蒸发器,提高冷却效率和制冰产量,减少外部温度带来的影响;另一目的为,可在冷冻系统中自由设置蒸发器大小,以适用受空间限制的冷冻领域。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节省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冰用双面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蒸发器由不同直径的外筒和内筒一端结合封闭而成双层筒状结构,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冷媒管路,蒸发器双层筒状未封闭的上端搭载在一中间板底面上,在中间板上设置与外筒和内筒间冷媒管路连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将一冷媒管从冷媒入口伸入由外筒和内筒之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不同直径的外筒和内筒均为圆筒或多棱筒或椭圆筒或不规则圆筒。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媒管伸入外筒和内筒间冷媒管路的长度为外筒和内筒间冷媒管路高度的3/4。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同一中间板上至少搭载3个以上由不同直径的外筒和内筒组成的蒸发器单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可以以圆形方向双面制冰的蒸发器。具体说就是,在具有不同直径的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冷媒管路,使冷媒流过,在外筒外侧面和内筒内侧面可以同时制冰,提高了冷冻效率。
2、本实用新型制冰用双面蒸发器,其内部气温不变对外部气温变化不受影响,特别是在外部温度低的地区具有优良的制冰效果,对于冷冻出口产业非常有用。
3、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冷冻系统中自由设置蒸发器大小,以适用受空间限制的冷冻领域。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冰用双面蒸发器组装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冰用双面蒸发器组装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蒸发器单元的轴向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制冰用双面蒸发器的实施例,蒸发器单元1由不同直径的外筒1-1和内筒1-2一端1-4结合封闭而成双层筒状结构,所述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形成冷媒管路1-3。4个蒸发器单元1双层筒状未封闭的上端搭载在同一中间板2底面上,且均匀排列。在中间板2上对应每个蒸发器单元1设置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4,将一冷媒管3从冷媒入口伸入由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形成的冷媒管路1-3。
所述的不同直径的外筒1-1、内筒1-2均为圆筒或多棱筒或椭圆筒或不规则圆筒。本实施例采用圆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凯恩特洁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凯恩特洁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17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涨珠式回转中心孔定位机构
- 下一篇:常压热水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