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配药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0749.2 | 申请日: | 200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2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玉;崔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炳玉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A61M5/158;A61M5/32;A61J3/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配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配药针。
背景技术
临床上,溶药、配药时广泛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而注射器从液体瓶和粉剂瓶内吸取和注入药液时,因内外压力不平衡,需要反复的置换气体和药液,在配药时,需要抽走药瓶中的空气,才能注入稀释溶解药粉用的注射用水或稀释剂,待药物溶解后,抽取药液时又要先注入适量的空气才能将药瓶内的药液全部抽完,如果使用同一注射器,需要多次的插入和抽出,如果一次性注入空气不够,使瓶内药液抽取不干净,实际减少了注射药量,不仅造成了污染和浪费,而且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多次的插入也增加了配药时间,而且容易污染药液,并随药液进入人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配药,同时不易污染药液的医用配药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医用配药针,包括针头和针座,所述针头的内部设有一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针头的内腔分隔为吸药空腔和抽气空腔,所述针头的下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吸药空腔相连通的吸药孔,所述针头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抽气空腔相连通的若干抽气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针座内设有滤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医用配药针,包括针头和针座,所述针头的内部设有一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针头的内腔分隔为吸药空腔和抽气空腔,所述针头的下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吸药空腔相连通的吸药孔,所述针头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抽气空腔相连通的若干抽气孔;通过将抽气和吸药设置在同一针头上,可以减少插入瓶内的次数,这样可以防止因插入使瓶盖上的橡胶等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内,减少了对药液的污染,先对药液瓶内的空气进行抽气,然后抽出至使抽气孔露出药液瓶,将空气排出,然后再通过吸药孔进行抽取药液进行配药,通过一次性的插入,就可以完成配药,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医用配药针,包括针头1和针座2,所述针头1的内部设有一隔膜3,所述隔膜3将所述针头1的内腔分隔为吸药空腔11和抽气空腔12,所述针头1的下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吸药空腔11相连通的吸药孔4,所述针头1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抽气空腔12相连通的若干抽气孔5,所述针座2内设有滤膜6。
在使用时,通过隔膜3将针头1分为两个空腔,将针头1插入所需要配药的药瓶内,使与所述抽气空腔12相连通的若干抽气孔5处于药瓶内部,先通过抽气空腔12先将药瓶内的空气抽掉,然后将针头1向外拔出,使与所述抽气空腔12相连通的若干抽气孔5处于药瓶的外部,将抽取的空气放出,然后再插入,利用针头1的下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吸药空腔11相连通的吸药孔4抽取药瓶内的药液,由于吸药孔4位于针头1的外壁上,而且通过针座2内设有的滤膜6,防止了药液的污染,针头1在插入时不会连带瓶塞上的橡胶等抽入注射器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一次性插入,减少药液浪费,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炳玉,未经刘炳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0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