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钢制合并车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0559.0 | 申请日: | 200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连茂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钢制 合并 车库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更详细地讲是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用于停放车辆的全自动钢制合并车库。
二、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需求和购买力也愈来愈强,车辆已经愈来愈多的步入私人家庭,但是当前车辆的安全停放已成为车主急于解决的难题。目前车辆的停放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露天停放:在城市,随着私人车辆的增加,车库已经愈来愈紧张,大多数的私人车辆只能停放在楼前、楼后的过道上,使住宅小区的过道变得非常拥挤,不仅影响了交通,而且露天存放也影响了车辆的保养和使用,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保洁、防盗抢和防损坏。在农村,由于好多车没有车库,有时会出现车辆被盗、被人损坏的现象,为此有些村民私自在墙边、道边、空地和广场乱建乱搭车库,其他村民对此反响强烈,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交通、整洁和整体规划,也不利于社会安定。
(2)立体车库停放:立体车库中的简易车库为支架上覆盖篷布而成,其结构过于简单,稳定性差,防风防雨雪效果不好,不能起到防盗抢、防损坏作用。
(3)专用车库停放、停车场停放:专用车库、停车场都是固定建筑物,不能移动,占地面积大,费用太高,数量有限,也难以满足车辆的停车需要。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不足的全自动钢制合并车库,本车库的打开与合并全部实现自动化,合并后占地面积很小,不会影响交通,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防尘防晒防风雨雪,使用方便安全,坚固稳定性好,防损坏、防盗抢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全自动钢制合并车库包括车库基体、全自动开合控制机构;该车库基体包括上盖(3)、活动连接在主体框架(4)左右两侧的前侧墙(46)和后侧墙(47)、设在主体框架上的侧墙、位于主体框架的对面且与上盖形成活动连接的活动侧墙(1)、设在前侧墙及后侧墙上的车库门(2);在前侧墙、后侧墙及活动侧墙的下端设有多个滚轮(5);该全自动开合控制机构包括上盖及活动侧墙的自动开合控制机构、带有车库门的两面侧墙的自动开合控制机构及两扇车库门的自动开合控制机构;该车库基体在全自动开合控制机构的带动下可处于合并状态,其合并后的厚度为0.5-0.7米,也可处于打开状态,其打开后的面积为10一20平方米;该车库基体为钢制框架结构,上盖、侧墙和车库门均为覆盖在钢制骨架上的双层钢板。
所述的上盖及活动侧墙的自动开合控制机构中的电机(7)通过链条(8)与设置在驱动轴(10)上的链轮(9)相连接;设置在驱动轴上的多对绕线轮中的一对为绕线轮(12)、(29)以及其上缠绕的钢丝绳(23)、(25),该钢丝绳(25)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绕线轮(29)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上盖(3)内端,该钢丝绳(23)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绕线轮(1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上盖(3)外端;在主体框架(4)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圆导柱(19)和方导柱(17)(18),在活动侧墙(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导杆(6)的一端,该导杆另一端设有的导向块(22)可与圆导柱、方导柱(18)形成滑动配合;设置在上盖内端两角上的上盖导轴(21)可在方导柱(17)、(18)之间形成的定位导向槽中上下移动,在方导柱(18)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设有钢丝滚轮(20),钢丝绳(24)在绕过两个钢丝滚轮(20)后的两端固定在上盖导轴上;在钢丝绳上设有紧线器。
所述的钢丝绳(23)上设有的紧线器包括一对导向滚轮(13)、涨紧滚轮(14)和竖立设置的涨紧弹簧(15),该涨紧滚轮位于一对导向滚轮中间的下方,钢丝绳(23)依次绕过一个导向滚轮、涨紧滚轮(14)和另一个导向滚轮,与上述涨紧滚轮相连接的涨紧弹簧(15)与主体框架(4)相连接。
所述的钢丝绳(25)上设有的紧线器包括涨紧滚轮(16)、水平的涨紧弹簧(26),与涨紧滚轮相连接的涨紧弹簧(26)与主体框架(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连茂,未经刘连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0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